作者:(比利时)雨果·克劳斯
责编:张睿
译者:李双志
ISBN:9787544779937
单价:128.0
出版年月:2020-06-01 00:00:00.0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币制:CNY
图书分类:文学艺术
分类号: I564.45
语种:CHI
页数:758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评分:0.0
(本馆/总:0/0人荐购)
序 那一场青春,有别样的烟火
第一部 哀愁
第一章 家长来访
第二章 有所闻,有所见
第三章 奶牛玛丽
第四章 修女圣盖洛尔夫
第五章 奥利布利乌斯
第六章 关于另一个孩子
第七章 米泽尔
第八章 殉道士
第九章 在瓦勒
第十章 婆妈妈
第十一章 驼鹿
第十二章 弗洛伦特叔叔
第十三章 罗伯特叔叔
第十四章 微笑之国
第十五章 一只小袜子
第十六章 修士肩章
第十七章 一次侦察
第十八章 一块金跖骨
第十九章 谎话连篇
第二十章 在巴斯特赫姆
第二十一章 阿尔曼德舅舅
第二十二章 一个木匠
第二十三章 梅尔克
第二十四章 在上帝的空旷自然中
第二十五章 无花果叶
第二十六章 修女弗罗斯特
第二十七章 惩戒笼
第二部 比利时
为“欧洲十字路口”比利时立传! 弗拉芒语文学巨擘,比利时国宝级作家雨果·克劳斯一生之作! 他的命运,是欧洲的命运;他的哀愁,亦是世界的哀愁。 复旦大学青年学者、翻译家李双志倾力七年之重量译作! 特别附赠——与诺特博姆的对谈、珍贵照片、亲绘插图!
《比利时的哀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借十一岁少年路易斯的视角,勾勒出社会动荡不安的生活画卷与复杂激进的岁月影像。 路易斯本是一个爱幻想的敏感少年,然而战争与纳粹统治的现实迫使他直面巨变的周遭世界:亲人邻里疏离,投机分子狂热;谎言滋生,背叛横行,哀伤的氛围浸入世态人情。路易斯观察这些变迁,出入不同阵营的同时也经历自己青春期的躁动。种种情欲与死亡的试炼面前,他能否获得最终的救赎? 雨果·克劳斯以率直与激情混融的强韧,借助讥诮的微妙,真实地还原了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心理波形图。无论是意识流的奔涌之势,天马行空的意象挥洒,还是烂漫的奇幻色彩,都让小说始终弥漫着不羁的少年情怀。 任何分崩离析的时代,总有幸存之光。
雨果·克劳斯(Hugo Claus),1929—2008 ·比利时田宝级作家,少数坚持用弗拉芒语创作而享誊世界的文学巨擎。 ·因其作品照耀了战后艰难重建中的比利时,被誉为“比利时明壳的灯塔”。 ·曾与君特·格拉斯和伊塔洛·卡尔维诺一起被视作欧洲崭露头角的新生代作家。 ·“欧洲一流诗人”(J.M.库切);同时亦是剧作家、画家、翻译家、导演。 出生于布鲁日,童年在天主教寄宿学校度过。18岁出版首部作品。二战结束后离家,就读于根特艺术学院。1950年代在巴黎接触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群体“眼镜蛇”,1960年代以一系列小说、诗集和剧本声名鹊起,1980年代出版《比利时的哀愁》,斩获极高赞誉。一生笔耕不辍,以惊人的创作能量、驾驭多种文体的才华和挑战世俗的勇气蜚声文坛。屡次入列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获尼德兰文学奖、德国莱比锡书晨奖和欧洲阿里斯特安文学奖。2008年,在饱受阿尔茨海默病折磨后,选择以安乐死离开人世。比利时为纪念其取得的至高成就,相继发行纪念银币和金币各一枚,均为法定货币,由比利时皇家造币厂铸造。
那一场青春,有别样 的烟火 李双志 比利时的小镇,青春 期的战争 距今八十年前的那个 下午,阳光洒在比利时西 弗兰德省一家由修女开设 的寄宿学校里。即将年满 十一岁的少年路易斯·塞 涅夫正偷偷和几个要好的 男生在他们的秘密组织“ 使徒会”里交流所谓的“禁 书”,却有修女找到他, 把他带到了前来接他回家 的父亲和祖父面前。被南 非著名作家、2003年诺贝 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称为 “战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 之一”的《比利时的哀愁 》有着完全波澜不惊的一 个准校园小说的开头。 这部发表于1983年的 弗拉芒语小说,的确是以 欧洲文学史中常见的成长 小说(Bildungsroman) 的形式描述了主人公路易 斯在比利时小镇里度过的 整个青春时光。只不过, 这个时间段是从1939年到 1947年.也就是比利时经 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 并在战后艰难重生的时期 。所以.这部小说也是一 部具有独特视角的编年体 战争历史小说。小说分为 风格和内容截然不同的两 个部分:上半部名为《哀 愁》,是战前一年里路易 斯在寄宿学校、瓦勒的家 和巴斯特赫姆的外祖母家 的经历。这里的哀愁既可 解作青春期的少年之愁, 也可按小说后来揭示的, 是这位少年给家人造成的 哀愁。路易斯和众多欧美 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 .心智早熟、性格敏感、 情绪起伏不定、想象力丰 富而有恶作剧的冒险趣味 ,依恋自己的母亲又和自 己的同学有着感情纠葛, 对学校的修女教师和家中 亲戚组成的成人世界既好 奇又流露出不屑。实际上 .小说作者正是借这个教 会学校和这两个普通市民 家庭勾画出了一个民风偏 于市侩保守、宗教气息浓 厚而又政治局势暗流涌动 的战前西欧乡镇社会的剪 影。在这青春小说前半段 的字里行间已经织入了山 雨欲来风满楼的战争预兆 ,为后半段小说中的暴风 骤雨做了铺垫。 小说一开始就写到, 路易斯的教父也即祖父要 求他说“f~tST”的时候不 用法语而用弗拉芒语。而 他们的车上贴了“雷克斯” 也即有基督教色彩的法西 斯主义政党的宣传单。这 些细节正暗示出当时及战 争中比利时的复杂政治倾 向,而这又和比利时这个 小国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 。 比利时在漫长的中世 纪及近代早期一直是低地 国家,即广义的尼德兰的 一部分,夹在法国与德意 志诸邦国之间,曾经轮番 被勃艮第王国、神圣罗马 帝国(西班牙分支与奥地 利分支)和法国统治过。 1302年的“金马刺战役”中 ,当时还被称为弗兰德的 北部地区的弗拉芒人曾一 度击败过法国的入侵者, 但之后仍然没能改变该地 区被法国吞并的命运。在 拿破仑失败后,比利时一 度成为荷兰联合王国的一 部分。1830年比利时从荷 兰独立,成立了自己的君 主立宪国家。比利时内部 则分为讲弗拉芒语(荷兰 语的一个分支)的北部地 区和讲法语的南部瓦隆大 区及讲德语的一小块东部 地区。而首都布鲁塞尔虽 然位于北部但却同时拥有 讲弗拉芒语与讲法语的社 群。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弗拉芒民族主义及 弗拉芒独立运动成为比利 时国内的一股重要的政治 力量。讲弗拉芒语的民众 总觉得自己受到法国与亲 法分子的排挤而格外仇视 对方。纳粹德国利用了这 种民族意识和仇法情绪, 在战前和战时都大力宣传 日耳曼民族共同体,强调 低地语与德语的同源性, 将弗拉芒人称为德意志民 族的兄弟民族而将其纳入 泛日耳曼族之中,成功地 蛊惑了不少有弗拉芒民族 主义思想的比利时人。二 战爆发之前,比利时国王 列奥普德三世曾宣布比利 时中立。二战爆发后,德 国在1940年5月大举进犯 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这 些低地国家,战争仅仅持 续了十八天,比利时国王 就宣布了无条件投降。比 利时政府流亡英国。德国 占领了比利时。 …… 不过,走出青春期的 克劳斯也就离开了路易斯 的文学世界。而与路易斯 不一样的是,他是离开家 乡之后才真正踏上作家成 长之路,而关于他的青春 期经历的小说要很晚才会 面世。1946年,他离开了 父母家,就读于根特艺术 学院。1950—1952年,他 在巴黎接触了超现实主义 艺术家群体“眼镜蛇”。虽 然他最早在1947年就已经 发表了诗歌作品,但真正 让他走上文坛的是他于 1950年开始的小说和戏剧 创作。很快,他就表现出 了惊人的文艺创作能量、 熟练运用各类文体的卓越 才华和挑战世俗的勇气。 他一生写了三十五部原创 剧本。同时翻译、改编了 大量戏剧作品;写了超过 二十本小说,上千页诗歌 。1983年出版的《比利时 的哀愁》是其中最为著名 的一部代表作,只不过这 时克劳斯已年过五十,所 以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他的 青春回忆之作。克劳斯的 天赋并不限于文学,1964 —2001年,他担任了七部 电影的导演,其中一部在 1990年戛纳电影节的“一 种关注”单元上展映。同 时,他也是一位极具个人 风格的画家。 弗拉芒语是从荷兰语 中演化出的一种主要在比 利时部分地区使用的语言 ,也有人认为这是荷兰语 下的一种方言,它在欧洲 语言大家庭中是一个小成 员,隶属于日耳曼语系,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