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40年轨迹
作者:郑新立
ISBN:9787100164528
单价:148.0
出版年月:2018-10-01 0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币制:CNY
图书分类:社会科学
分类号: F121
语种:chi
页数:45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读者对象: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感兴趣的读者、经济学者、智库、高校、政府机构等。
评分:5.0
(本馆/总:0/2人荐购)
自序
英文版序言
改革开放篇
混合所有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中流砥柱
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围绕发展方式转变凝聚改革共识
关于设立由我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融资机构的建议
论金融体制改革的路线图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建立多元制衡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
以改革新突破释放发展新动力
走出认识误区深化国企改革
探索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发展方式篇
转变发展方式是应对危机的根本途径
采取措施提高居民收人占GDP的比重
着力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通过改善民生拉动经济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树立并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中国有巨大潜力跃升高收入国家
宏观调控篇
对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探讨
确保今年8%增长速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软着陆”成功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中国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扩大内需:一项重要的战略方针
化通胀压力为产业升级动力
加强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与物价稳定的统一协调
全面把握好经济工作中的几个辩证关系
统筹城乡篇
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公有制实现方式
聚焦农村改革破解需求瓶颈
以全面小康为目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借鉴荷兰、日本经验教训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
城乡一体化是最大的新动能
把特色小镇作为城乡一体化突破口
自主创新篇
自主创新: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多种途径
华为:专利申请全球金牌的背后
自主创新是实现产业升级的中心环节
深圳国际专利申请量为何遥遥领先
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产业振兴篇
20世纪90年代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论我国的大企业集团战略
动员各方力量发展第三产业
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调整投资结构
抓住重大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结语
在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
附录
《郑新立文集》(16卷)总目录
郑新立著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40年轨迹)(精)》,作者立足在中央一级主要经济决策机构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40年的经历,梳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政策措施,力求真实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体制机制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经济逻辑,揭示改革开放是创造奇迹的根本原因,强调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就是从本国实际出发,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结果。作者提出了透视中国经济系统结构和演化的6个重要维度——改革开放、发展方式、宏观调控、统筹城乡、自主创新,以及产业振兴。
郑新立,1945年2月12日,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上屯乡褚庄一个农民家庭。1964年从唐河一中高中毕业。1964—1970年在北京钢铁学院采矿系学习。1970—1978年在邯郸冶金矿山建设指挥部,先后做过工人、技术员、理论教员、理论教育科副科长、党委办公室副主任。1978年考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专业,1981年获经济学硕士。 1981—1987年,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经济组工作,曾任处级调研员、经济组副组长。1984—1986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培训部学习两年。 1987—2000年,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先在国家信息中心任副总经济师两年,后在政策研究室工作1]年,曾任副主任、主任、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 2000—2010年,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08—2013年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2009年协助曾培炎同志创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09—2015年任常务副理事长。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2014年被评为上一年度中国十大著名经济学家。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