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克莱·舍基
译者:胡泳//哈丽丝
ISBN:9787300148120
单价:49.8
出版年月:2012-01-01 00:00:00.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币制:CNY
图书分类:社会科学
分类号: F715
语种:中文
页数:23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评分:3.0
(本馆/总:0/1人荐购)
推荐序 互联网时代的晨光
译者序 认知盈余作为一种可能
第1章 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
第2章 工具赋予的可能性
第3章 分享,无酬的动机
第4章 “我们”为“我们”创造机会
第5章 创造慷慨的共享文化
第6章 从公用价值到公民价值
第7章 寻找鼠标,世界是“闲”的
看自由时间如何成就“有闲”世界! 看克莱·舍基如何引领“有闲”经济与“有闲”商业的未来! 《认知盈余》作者克莱·舍基被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他对互联网给人类所带来的行为举止以及文化的变迁洞若观火。其作品《未来是湿的》曾在国内掀起阅读风潮,《认知盈余》一书在国内尚未正式出版,就得到包括腾讯CEO马化腾在内的社会各界读者一直关注。
《认知盈余》内容介绍:克莱·舍基说,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 间大约2000亿个小时,而这几乎是2000个维基百科项目一年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我们将每个人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 盈余会有多大?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的自由时间始终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可 以凭自己的意愿来消费它们,创造它们和分享它们,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将平 庸变成卓越…… 《认知盈余》一书在国内尚未正式出版,就得到包括腾讯CEO马化腾在 内的社会各界读者一直关注。
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数字思想者和观察者,也是中国企业研究的开创者之一。著作《海尔中国造》(2001)是最早的中国企业研究著作之一,获《经济观察报》评选的“2002年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书”之一。著作《张瑞敏如是说》(2003)获第13届浙江树人出版奖。另著有《网络为王》(1997)、《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2008)、《信息渴望自由》(2014)等,译有《数字化生存》(1996)、《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2009)、《认知盈余》(2011)等。
最近有幸读了两本克莱·舍基的书。第一本是《未来是湿的》,相信大 家都知道。 《认知盈余》是第二本。作者不愧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 他对互联网给人类所带来的行为举止以及文化的变迁洞若观火。这两本著作 一脉相承,它们所探讨的是这样几个问题: 随着全球用户接触互联网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互联网用户数量变得更 加庞大,它们将形成什么样的社会、形态?我们该如何顺应这种变化?而作 为互联网的从业者们,又该如何从中寻找自己的机会? 克莱·舍基应该是一个坚定的“分享主义”倡导者。如果说,《未来是 湿的》告诉我们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分享的世界,人人都在享受分享所带来的 “红利”,那么《认知盈余》便是在进一步阐述,我们得以分享的资源禀赋 。 任何时候,人们都不缺乏分享的欲望,为什么克莱·舍基会把它作为一 个重点问题来研究?这得益于互联网所带来的技术革命,用通俗的话来说, 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是天时。互联网的高速运算、处理能力,让每个从业者得以高效、 快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意味着,每个人可以享受更多工作之外的时间: 其次是地利。通讯成本的下降、带宽的增加,让用户接触互联网的成本 变得更加低廉。网络不再是少数精英群体的专利,它像水和电一样,成了生 活的必需品: 最后是人和。接触成本的降低,不可避免地使得互联网用户呈现爆发式 增长,网民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群,二者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正如克莱· 舍基所言,“对网络的传统看法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一个有别于现实 世界的虚拟空间……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虚拟信息 空间的整个概念都在退化。” 网络世界越来越接近现实世界,意味着基于这个概念建立起来的互联网 商业模式将要被重新架构。 我曾经说过,不管已经出现了多少大公司,人类依然处于互联网时代的 黎明时分,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在这个行当里,不管一家公司的 赢利状况有多么喜人,也随时面临被甩出发展潮流的风险。 发展潮流的漩涡正在席卷我们,网络正在发生演变。过去,我们可以把 网络解读为一种精英享用的新兴工具,它向用户提供的是一个接触传统精英 文化的更加便捷的通道,也就是说互联网是内容的传递者而不是生产者;现 在则不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生产者,互联网作为一个社会形态的元 素,正在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出新的内容、制造新的话题。 “认知盈余”是新时代网民赋予互联网从业者最大的红利之一。什么是 “认知盈余”,克莱·舍基给出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 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这些人的 时间汇聚在一起,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可以说,facebook、twitter以及 维基百科的成功,都是“认知盈余”的功劳。在中国,微博的兴起,同样有 赖于它。 参与分享的网民数量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强大,互联网产业也随之迎 来“核聚变”,原来我们所熟知的商业模式,随时可能成为泡影。每一个从 业者必须认识到,如果你不能学会主动迎接,不对这种网民自由参与分享的 精神保持敬畏之心,你就会被炸得粉碎。 一个新的互联网时代即将到来。这将是一个鼓励分享、平台崛起的时代 。靠单一产品赢得用户的时代已经过去、渠道为王的传统思维不再吃香。在 新的时代,如果还背着这些包袱,那就等于给波音787装了一个拖拉机的马 达,想飞也飞不起来。如何铸造一个供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创造、供用户自由 选择的平台,才是互联网新时代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个新时代,不再 信奉传统的弱肉强食般的“丛林法则”,它更崇尚的是“天空法则”。所谓 “天高任乌飞”,所有的人在同一天空下,但生存的维度并不完全重合,麻 雀有麻雀的天空,老鹰也有老鹰的天空。决定能否成功、有多大成功的,是 自己发现需求、主动创造分享平台的能力。 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将是内容的主导者、分享的提供者。每个用户的知 识贡献、内容分享。是这个平台赖以成功、赖以繁荣的重要保障。“少数人 使用廉价的工具,投入很少的时间和金钱,就能在社会中开拓出足够的集体 善意,创造出五年前没人能够想象的资源”。任何有意打破这种保障的行为 ,都将受到市场的惩罚。 从去年年底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将腾讯打造成一个供更多合 作伙伴自由创业、供更多用户自由分享的开放平台。这是一个“摸着石头过 河”的过程,它需要腾讯内外都改变心态,用更加开放的大脑去迎接变革。 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些经验,也总结了很多教训。无论如何, 我相信,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也相信,坚持走下去,互联网新时代的晨 光就在不远的前方。 最后想说的一点感慨是:互联网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我最近在一部科幻 小说中,看到了一段对于“四维世界”的描写,仅仅在熟知的三维世界上叠 加了一个维度,整个宇宙立即变得无比寥廓、无比美妙。克莱·舍基的每一 次发现,其实都是在提示我们。未来人类世界的一个全新的发展维度。在互 联网的推动下,整个人类社会都变成了一个妙趣无穷的实验室。我们这一代 人,每个人都是这个伟大试验的设计师和参与者。这个试验,值得我们屏气 凝神、心怀敬畏、全情投入。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