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一键检索,随时阅读,随时收藏 登录 注册
My JSP 'login_div.jsp' starting page
引导绑定成员馆

注册成功!

绑定图书馆后将获得以下功能

  • 1.向绑定的图书馆荐购图书
  • 2.查看图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 3.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并下载到移动端进行全文阅读
展开引导图▼

正道上行:马叙伦传

余丽芬

ISBN:9787213038068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1-11-21 00:00:00.0

图书分类:文化教育

分类号: K827=7

展开▼

扫码移动端阅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硕儒其初
寒素门第
贤母属望深
养正书塾一“翘楚”
第二章 际会辛亥风云
开辟“新世界”与保存“国粹”
交通学界加入南社
在苏杭甬铁路风潮中
从同盟会员到浙督府秘书
第三章 沐受“五四”风潮
还我初服超然物外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重返北大
五四运动:“平地一声雷”
“士可杀不可辱”——三次索薪斗争
第四章 激浊扬清整改教育
主持浙江“一师”
在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任内
三任教育部次长一
独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
第五章 参加大革命建设浙江民政
亲俄拥孙的国民党员
力任五卅惨案后援
面对“三一八”惨案的知识分子良知
拥护北伐建设民政
一度入歧与迷途知返
第六章 “报国之术,不限同途”
“边月仍圆岁月更”
北平文化界救亡运动的领军人物
两度入川策动刘湘
诗以言志慷慨悲歌
侃侃落落誓不附逆
第七章 争取和平与民主
反内战独裁的义师先声
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
重庆政协会议前后的斗争
上海“人团联”的常务理事
“下关惨案”与喋血金陵
第八章 第二条战线上的花甲骁将
为李公朴、闻一多举行“人民葬”
“民主是永远封禁不了的”
反对“伪国大”否认“伪宪法”
谴责美国政府的侵华政策
本末不移驱胁无畏
第九章 晨光熹微赴鹏程
在香港的斗争
响应中共“五一”号召
与“中间路线”决裂
为一届政协建言献策
第十章 老骥伏枥建设新中国
筚路蓝缕开启人民教育事业
继续主持中国民主促进会
“我们只有跟着共产党走”
第十一章 学识渊博的一代学者
学术巨著——《说文解字六书疏证》
精研老庄哲学
经纶济世、鞭辟入里的政论和诗文
“恣情水墨、超逸绳检”的书法
结语 “惜公归去早功劳永不朽”
马叙伦大事年表
马叙伦在《新世界学报》发表的作品一览表
马叙伦在《国粹学报》发表的作品一览表
马叙伦著作举要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内容简介

马叙伦一生宦海浮沉不谐俗,在谴责独裁政治、为民主奔走呼号的过 程中,他留下了大量犀利的政论文章,这是我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的一朵 瑰丽的奇葩;他发起成立民主促进会,为政协建言献策,与中国共产党建 立了风雨同舟的亲密关系;他早年执鞭北大、革新浙江“一师”,著《庄 子义证》、《说文解字研究法》、《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等,新中国成立 后出任教育部、高等教育部部长,积极从事文字改革、不辞劳瘁奠定中国 社会主义教育基础,说明他不仅是民主斗士,还是个“身无媚骨、学识精 湛”的学问家,经验丰富、思想超群的教育家。研究马叙伦,对于坚持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而马叙伦提出的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重视师资培 养、关注教师待遇及学生健康、减轻学生负担等思想,即使在今天,还是 具有进步性和生命力的。

展开▼

作者简介

余丽芬,女,1963年9月出生于断江余姚。1988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今浙大西溪校区)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浙江警察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浙江省情省史研究,已出版《胡雪岩与经营文化》,主编《浙江社会与文化》、《公安理论方针政策概论》,合著有《寻找浙商》等,发表《清末新政评议》、《近代女知识分子与辛亥革命》、《晚清社会奢靡风气与俭奢议论》等学术论文40余篇。

展开▼

前言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 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 果。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元明清三代中,浙江一省的文学家皆占全国总数 的五分之一。而现代史上,浙江文化名人之多、涵盖领域之广更使人瞠目 结舌!面对这么一块丰厚的文化宝藏,今天如果不做点什么,岂不愧对先 人! 开辟鸿蒙,旧事难具论。但据新的研究成果,可知约在十万年前,“ 建德人”已在浙江大地上活动。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六七千年前的 胜景,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透出了文明时代的曙光,充分证明了中华 民族的多中心起源说。不过,与后来得到迅猛发展又逐渐被确认为华夏文 化核心的中原文化相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早期的浙江文化弱势地位明 显,良渚文化的神秘消失,也许就是这种弱势地位的原因或者结果。 尽管到西汉,浙江一带仍被视为“方外之地”,但是,即便从较狭窄 的中原文化的角度看,浙江文化也已经能够成为那曲多声部合唱中的一个 声部了。春秋时期的范蠡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洞 明世事的经济学家。而王充,则以他的《论衡》震动了汉末的京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两宋时期的两次从北到南的人口大迁徙,以及吴越 钱氏保境安民,是浙江文化后来得以繁茂的关键。这其间的安史之乱,也 是北南文化彼消此长的关节点。自此,浙江这块美丽的土地开始得到大规 模和深层次的开发,优美的山水给了艺术家、诗人,乃至高士高僧无尽的 灵感。浙江人才迭出,各展其技,已然引起全国的注意。艺术家王羲之、 王献之、曹不兴、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燕文贵,文学家谢灵运、沈约 、骆宾王、孟郊、寒山、拾得、罗隐、周邦彦,宗教界的智凯、杜光庭, 科技界的沈括、毕异、朱肱,都是对中国文化卓有贡献的人物。 南宋政权定都杭州后,浙江文化旋即在中国文化的舞台中心进行了令 人崇敬的表演。这一表演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社会 的后半期,浙江素领风骚,对中国文化贡献卓著:在思想学术领域,涌现 出永康学派陈亮、永嘉学派叶适等重事功、重现实的思想巨擘,他们的主 张在今天仍然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王阳明的心学独 树一帜,弓l领了明代思想解放的滔滔洪流;黄宗羲对政治社会的深刻反思 ,击中了传统中国的根本弊病。而黄氏与章学诚,则为中国史学的重镇。 文学领域,则有陆游、朱彝尊、龚自珍等大诗人,更有高明、徐渭、李渔 、袁枚等与市民阶层有深刻联系能道时代之先声者,亦有刘基、宋濂、于 谦等在政治领域大有建树且文学亦可观者。艺术大师也极多,如马远、夏 珪、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陈洪绶等,不仅为一代名家,亦可为 后世垂范。诸多的藏书家、刻书家和文献大家如范钦、严可均等为文化之 邦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氛。在与海外文化的交流沟通上,浙江也处于领先 地位:陈元赟、朱舜水为中国文化远流日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李之藻 、杨廷筠、李善兰等则师法西方科技,开中国文化近代化之先声。 西 风东渐,古老的中华从沿海泛起新浪。这一次在文化史上几可媲美战国时 期的百家争鸣,使浙江有幸再一次位居中国的发展前沿,浙江文化在20世 纪再次放射出异彩。转型期的文化大师,浙江有了王国维、章太炎、蔡元 培。而鲁迅更以其超凡的艺术感受力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成为世界级的 文化巨人。举凡文学、艺术、教育、出版、学术、新闻,浙江无不人才济 济,傲视全国,如茅盾、夏衍、郁达夫、吴昌硕、潘天寿、夏丐尊、张元 济、胡愈之、钱玄同、陈望道、邵飘萍、曹聚仁等等,皆可谓自成一家的 文化巨擘。在新兴的科学技术界,浙江亦出类拔萃,有竺可桢、金宝善、 姜立夫、严济慈、童第周、赵忠尧等著名科学家。20世纪已经逝去,但我 们完全可以期望浙江的文化在新千年发扬光大,再放异彩。因为时代需要 ,因为中国需要,我们更希望因为世界需要!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学术机构,一方 面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秉承浙江文化的传统优势,总结 浙江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竭尽绵薄。在浙江省委、省 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我们毅然启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 书一百部这个我院建院以来最大的科研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 既可借以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进 取。目前丛书正在陆续面世,我们一定团结各方力量,坚持学术标准,争 取近年内完成这个浩大的学术工程。 本丛书共为一百部,其中古代五十部,20世纪五十部。本丛书中之文 化名人,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准则选取:(1)生在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 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领域作出巨大贡献 ,在全国有重大影响者。另外,丧失民族气节者不入选,个别资料奇缺者 亦暂不入选。其中选目,若有不甚恰当者,希社会各界批评指正。 本丛书从创意始,就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 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财政厅的正确指导和真诚帮助,得到了诸多学术界 前辈的支持,得到了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更值得一提的是,得 到了众多文化名人的亲属及有关人士的无私协助。在此良好氛围下,我们 唯有在今后几年焚膏继晷,埋头苦干,将这项工作尽可能做好,庶几不负 社会之公望! 是为序。 2003年春于杭州

展开▼

后记

2004年2月,当我申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重大人文系统工程——“浙江 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的子课题《马叙伦传》的时候,曾自信能按计划、高 质量完成书稿。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份自信来自我对自己的认识——我不是一个 懈怠拖沓的人,这份自信还缘由马叙伦研究资料比较丰富,不愁难为“无 米之炊”。 然而,转瞬之间时光流水,研究工作却时辍时续。因为期间,我除了 承担在校生三门课教学和在职民警培训工作,还参加了学校迎接教育部高 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专升本”的各项工作,常觉心有余而力 不足。更主要的是,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我越来越感到自己原先对马叙 伦的那点知识实在太肤浅了,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决心尽可能搜罗繁富、冀以 有所创获,而这需要假以时日,尤其对于我这个缺乏“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才情的人来讲,更是如此。于是原计划两年完成的书稿 ,我却延期一年。 当我完成这本书稿时,正是凌晨2点。三年中,我记不清度过了多少个 挑灯夜战的日子。困坐书斋笔耕真辛苦,但乐在其中! 马叙伦既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又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目前,有关马叙伦的传记,主要有江渤所著的《马叙伦》和陕西人民出版 社1985年11月出版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二十四卷》中的马叙伦专条,民 进中央会史工作委员会写的《马叙伦》、卢礼阳先生的《著名民主人士传 记丛书:马叙伦》和马烈先生所著《马叙伦与中国民主促进会》等,这些 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只是有感于已有的论著对马叙伦 的论述偏重政治方面,对其作为文化人的研究还不够,本人遂不避才学翦 陋,尝试把马叙伦作为老一代进步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作为浙江乃至全 国的一个文化名人进行研究,并注意把马叙伦的政治理论和教育思想与当 前政治文明建设、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发展新时期统一战线等理论 热点结合起来,凸显时代性。 马叙伦生前留下的关于他自己情况的资料并不多,比较完整记录他六 十岁以前的情况的只有他自己写的《我在六十岁以前》和能够表现出他思 想及生活等状况的一些诗词及《石屋余渖》、《石屋续渖》等几本书。到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可查的资料就多了一些。本人尽可能探幽索隐,力 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马叙伦的一生波澜壮阔,他的业绩丰富多彩。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在大革命时期曾迷失过,在建国初期知识分 子思想改造和民主党派的整风运动中,也有过错误的认识、错误的判断和 错误的行动。本书跳出“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的窠臼,依据丰富的原始 资料,进行实事求是的论述,同时结合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马叙伦个人 的性格,进行剖析。 然而,由于水平有限,书中尚存不够成熟之处,甚至可能存在舛误, 殷切期望学界前辈和同仁不吝赐教。本书写作得到我硕士生导师、浙江大 学教授郑云山教授的鼓励和扶掖。郑先生一直教导我们“做事先做人,万 事德为先”,影响着我一生的处世为人、治学态度。浙江省社科院卢敦基 研究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浙江人民出版社李育智先生认真编辑 书稿,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虽然工作任务繁忙,但我所在单 位的领导、科研处尽量为我创造条件,我的家人也一直理解、支持我的工 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余丽芬 2007年9月于杭州

展开▼

加入书架:修改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我想读这本书

确定 取消

分类:创建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个人笔记:我要写笔记

确定 取消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