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一键检索,随时阅读,随时收藏 登录 注册
My JSP 'login_div.jsp' starting page
引导绑定成员馆

注册成功!

绑定图书馆后将获得以下功能

  • 1.向绑定的图书馆荐购图书
  • 2.查看图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 3.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并下载到移动端进行全文阅读
展开引导图▼

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

作者:许渊冲
责编:李龙姣

ISBN:9787559457547

单价:56.0

出版年月:2021-06-01 00:00:00.0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币制:CNY

图书分类:文学艺术

分类号: I267

语种:CHI

页数:27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展开▼

评分:5.0

(本馆/总:0/1人荐购)

目录

第一卷 远行
源头活水
大学前夕

第二卷 联大
追忆逝水年华
再忆逝水年华
南茜萝芝
往事如烟忆图书馆
第三卷 往事
大学情缘
一代人的爱情
大学毕业之后
第四卷 师友
名师风采
逝水余波
西南联大的师生
闻一多先生讲唐诗
冯友兰教授谈哲学
怀念萧乾先生
钱锺书先生和我
我所知道的柳无忌教授
梅校长一家和我
杨振宁和我
程抱一和我
后记
昆明寻梦
尾声

展开▼

导语

百岁翻译家许渊冲回忆性散文集 诗译英法唯一人、百岁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西南联大学子许渊冲的不朽联大。许渊冲先生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师承钱钟书、陈寅恪等大师,与杨振宁是同窗好友,也曾在抗战时期参军报国,本书是许渊冲先生对联大生活的深切记忆。 联大人是什么样的 联大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什么要读西南联大 因为西南联大,是一种精神; 因为西南联大告诉我们,年轻人该有怎样的面貌; 因为西南联大,尽显国家民族危难时刻,中国读书人的血性与风骨; 因为西南联大,是一个时代文化史的真实写照,亦是一代联大人的不屈风骨。 因为西南联大,有陈寅恪、闻一多、钱钟书……这些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在炮火中,护三尺讲台,守山河如故; 因为西南联大,有杨振宁、朱光亚、许渊冲……这一代联大人以青春之热血,继往圣绝学,读书救国。

展开▼

内容简介

国家危难时刻,中国读书人的血性与风骨,尽显于此 中国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杨振宁在香港《今日东方》创刊号上说:“我那时在西南联大本科所学到的东西及后来两年硕士所学到的东西,比起同时美国最好的大学,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是说,抗日战争时期由清华、北大、南开在昆明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已经可以算是世界一流大学了。 联大8年,培养了2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172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名师巨匠……联大人参与研究了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中国第一台亿次银河计算机……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用这来形容那个时期的西南联大人才辈出的场景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本书精选毕业于西南联大的国宝级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关于西南联大的回忆性散文集,内容涵盖许先生对西南联大里老师、同学、生活的回忆,全方位展现西南联大里的态度风骨与校园生活。 联大人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中兴业的人杰是如何培养出来的?一粒沙中见世界。本书就想沙里淘金,从平凡的现实中找出不平凡的成就来。

展开▼

作者简介

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朗读者》《开学第一课》上的演讲感动万千人。 曾获得国际翻译界顶尖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国家文化都授予其2015年“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 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译著包括《诗经》《楚辞》《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

展开▼

前言

中国第一个荣获诺贝尔 奖的科学家杨振宁在香港《 今日东方》创刊号上说:“ 我那时在西南联大本科所学 到的东西及后来两年硕士所 学到的东西,比起同时美国 最好的大学,可以说是有过 之而无不及。”这就是说, 抗日战争时期由清华、北大 、南开在昆明组成的西南联 合大学,己经可以算是世界 一流大学了。 我在《联大与哈佛》一 文中引用《纽约时报》网站 2007年6月10日的报道说: “为了听课来哈佛太傻了, 想和地球上最聪明的人在一 起,你就来哈佛。”我补充 说:联大可以说是超过哈佛 ,因为它不仅拥有当时地球 上最聪明的头脑,还有全世 界讲课最好的教授。 如联大闻一多讲《诗经 》,比哈佛大学吉特勒基讲 《莎士比亚》更有创见;而 联大卞之琳讲《莎士比亚》 ,也比吉特勒基更有新意。 至于《诗经》,哈佛根本无 人能讲,更无人能译成英文 。还是联大柳无忌去美后, 为美国培养了许多汉学家, 包括哈佛的海涛乐 (Hightower)和欧文 (Owen),但比起联大人 来,相差甚远。即使以《诗 经》第一篇《关雎》而论, 联大人译为Cooing and Wooing(叫春和求爱), 英文水平之高,不在哈佛人 之下;用词巧妙,则远在英 美翻译家之上。如果要把《 诗经》和同时代的荷马史诗 相比,则朱自清认为《诗经 》用“比兴”的方法来歌颂和 平生活,比起荷马用“比而 不兴”的方法来歌颂战争暴 力和英雄主义,也不可同日 而语。而沈从文在平凡中见 伟大的《边城》,比荷马在 暴力中见英雄的阿基力士, 可说是各有千秋。 联大为什么可以和哈佛 一样,造就这么些世界上最 聪明的头脑呢?哈佛的格言 是“来为求知,去为服务”。 联大常委梅贻琦校长的名言 却是:“大学贵在大师而不 在大楼。”联大校歌更说明 :“中兴业须人杰。”由此可 见哈佛要培养的是能服务挣 钱的知识分子,联大要造就 的却是能振兴中华的国家精 英,而培养精英则需要大师 。 联大的大师首先有清华 四大院长:那就是提出四种 境界的文学院院长冯友兰( 自然境界如“日出而作,日 入而息”的人民,功利境界 如《孟子见梁惠王》中“言 利”的惠王,道德境界如“言 仁义”的孟子,天地境界如“ 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孔子) ;发挥“边际效用”经济原则 ,到了上课分秒不差地步的 法学院院长陈岱孙(只有一 次下课时没响铃,原因是铃 响晚了);做X射线试验帮 助康普顿教授获得1927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学院院 长吴有训(他讲课生动有趣 ,用不倒翁来说明力学问题 );中国第一个科学博士, 对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做 出贡献的工学院院长顾毓琇 (他还是世界少有的文理大 师,1976年当选世界桂冠 诗人)。这四位院长起了带 头作用,于是联大大师就风 起云涌了。 中国文学系的诗人兼研 究《诗经》《楚辞》的大师 闻一多,散文大师朱自清, 小说大师沈从文,前面己经 讲到。外国语言文学系的名 师则有二十岁在美国出版英 文诗集,得到美国桂冠诗人 弗洛斯特(Robert Frost) 赞赏,并与英国诺贝尔奖诗 人爱利尔德(T.s. Eliot)交 流的叶公超,他以问为答的 名士作风得到的毁誉不一。 全世界第一个研究中西 比较文学的大师吴宓,他最 爱中国小说《红楼梦》和英 国雪莱的诗,认为雪莱说的 爱情如灯光,不会因为照两 个人而减少光辉,可以应用 于宝玉对黛玉和宝钗的爱情 ,他并身体力行,也得到不 同的毁誉。但他认为文学高 于生活,因为文学是浓缩的 生活,哲学是汽化的生活, 诗是液化的生活,小说是生 活的固体化,戏剧是生活的 爆炸化。 而使文学通俗化,散文 政治化的则有陈福田,他喜 欢的《傲慢与偏见》说明他 的功利主义思想,《愤怒的 葡萄》则说明了他的人民大 众观点,他主编的《大一英 文》宣扬了美国自由民主的 观念。不过美国“自由”中国 化,成了做好事的自由,美 国“民主”中国化,成了智者 和能者的统治。而对中西文 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钱 锺书,他讲的课能化科学为 艺术,使散文有诗意,是年 轻一代的学术大师。 文学院历史系的大师首 先是陈寅恪,他提出独立的 精神和自由的思想,代表了 联大一代大师的品格。当蒋 介石要求“中央研究院”选教 育部长为院士时,陈寅恪不 同意,说研究院选院士不是 为蒋先生选秘书,表现了他 的独立精神。他是第一个通 读德文马克思《资本论》的 中国学者,却反对机械照搬 马克思主义,可见他的自由 思想。他研究历史,提出以 诗证史的方法,他在诗中说 :“玉颜自古关兴废。”说明 帝王的宠幸往往关系到朝代 的兴衰,因此研究杨贵妃的 问题是唐代盛衰的关键。他 写了一本《柳如是传》,也 是从“玉颜”的侧面来分析明 清之交的文化精神的。 研究西方历史的皮名举 教授讲到两千年前罗马大将 安东尼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史 实,说:假如埃及女王克柳 芭的鼻子长了一寸,古罗马 的历史就要改写。可见“玉 颜兴废”之说,不但是在中 国,而且在西方也有例证。 不过与罗马大将同时的汉武 帝虽然也爱

展开▼

后记

昆明寻梦 蓝天白云何处见? 远在滇池洱海边。 六十年前,我在昆明西 南联合大学读书的时候,喜 欢一个人抬头望天。天蓝得 这样纯洁,仿佛是气化了的 蓝宝石;这样无边无际,会 教你凝眸凝思,无休无止, 一直望到你的思想融入蓝天 ,也变成蓝色的了。如果天 上飘来片片白云,那会使蓝 天变得更加柔和,仿佛是固 体化了的柔情,使人浮想联 翩,一寸千丝。 无怪乎云南的滇池、洱 海、阳宗湖那么美了,原来 它们都是蓝天的镜子;无怪 乎云南的花木那么鲜艳了, 原来滋润它们的是蓝天的雨 露;无怪乎云南的姑娘那么 可爱了,原来她们是蓝天白 云的女儿。就是时髦的上海 小姐,一到昆明,也显得更 加娇美,因为天空的蔚蓝洗 净了城市的俗气;即使她们 去了美国,大洋彼岸的空气 也会使她们显得矫揉造作。 后来我走过半个地球, 却没有再看到昆明这样美的 蓝天,东南亚和非洲的天空 太亮,把人的皮肤都晒黑了 ;欧洲大陆的天多是灰蒙蒙 的,仿佛吞噬了太多的硝烟 和灰尘;地中海上的天空却 又蓝得太深,仿佛照见了人 间的苦海深渊。因此,我无 论走到天南海北,总是忘不 了昆明的蓝天。忘不了使昆 明变得四季如春的蓝天。 1951年我在北京参加“土 改”的时候,本来想去昆明 ,结果去了四川永川; 1966年在张家口参加“四清” ,又妄想去昆明,结果去了 河北赤城。我写了《蓝天》 这首诗,说赤城的蓝天“只 为四清色更艳”,其实是想 象之词,只表明我对昆明的 思念而已。 到了1975年,我离开昆 明已有二十八年了。7月27 日,洛阳外国语学院一放暑 假,我就坐上去成都的火车 ,再转道去昆明。一路上我 写了几首诗。 朝辞艳阳洛水城,灯柱 如林过三门。 残阳斜照钟鼓楼,西出 华山访故人。(07/27) 夜来风雨袭轻车,晨看 绿野披青纱。 流水潺潺镶田边,笑语 声声话庄稼。(07/28) 锦官城南诸葛祠,出师 未捷身先死。 曾使英雄泪满襟,翠竹 万竿寄忧思。(07/28) 锦官城西有草堂,柏树 森森掩山庄。 诗人旧地若重游,当谓 今日胜汉唐。(07/29) 夜过山洞千百个,清晨 喜看金沙河。 云如玉带环山腰,车似 长龙穿山坡。(07/30) 青春离昆老大回,滇音 已改鬓毛衰。 夜宿西站不复识,只因 卅栽不曾来。(07/31) 这六首诗都是简单的叙 事诗。 第一首写7月27日早上坐 火车离开洛阳,经过黄河三 门峡时,看见一行行的灯柱 ,不禁想起《诗经·大明》 中描写牧野之战的诗句:“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但 是武王伐纣已经过去三千年 ,如林的军旗已经换成光明 的灯柱。下午经过古都西安 ,遥望钟鼓楼暮色苍茫,再 过巍然耸立的天险华山,就 已经入夜了。 第二首写四川的田野风 光。 第三首写28日下午到成 都,游了武侯祠,但印象深 的不是杜甫诗中的“柏森森” ,而是旖旎的翠竹。 第四首写29日上午游了 杜甫草堂,觉得和杜诗《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茅屋 完全不是一回事。中午吃了 有名的抄手(即馄饨),傍晚 又坐上成昆路的火车。 第五首写一夜经过无数 山洞,30日一早就到了金城 江。回想1938年冬从江西 坐汽车到昆明,走了整整一 个月;现在从成都到昆明只 要一天一夜,真是不可同日 而语。1938年坐人力车到 西站找联大,这次是坐公共 汽车到西站找招待所;不料 招待所就在当年联大的师范 学院内,而我却是回来相见 不相识了。

展开▼

相关图书

荐购本书

推荐等级: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修改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我想读这本书

确定 取消

分类:创建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个人笔记:我要写笔记

确定 取消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