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一键检索,随时阅读,随时收藏 登录 注册
My JSP 'login_div.jsp' starting page
引导绑定成员馆

注册成功!

绑定图书馆后将获得以下功能

  • 1.向绑定的图书馆荐购图书
  • 2.查看图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 3.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并下载到移动端进行全文阅读
展开引导图▼

日本扶植汪伪政权研究(精)/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作者:张展
责编:李旭
总主编:张宪文//朱庆葆

ISBN:9787214275226

单价:98.0

出版年月:2022-11-01 00:00:00.0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币制:CNY

图书分类:文化教育

分类号: K265.65

语种:CHI

页数:39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展开▼

评分:0.0

(本馆/总:0/0人荐购)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现有研究成果
(三)本书结构与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
第一章 扶植伪政权与诱降汪精卫(1931年9月—1938年12月)
第一节 扶植各地伪政权
(一)间接殖民统治与伪满洲国
(二)华北伪政权
(三)华中伪政权的成立及其与华北伪政权的关系
(四)伪蒙疆政权
第二节 对国民政府的“和平工作”及其失败
(一)“全面调整国交”——日军扩大战争的目的
(二)“船津和平工作”
(三)“陶德曼调停工作”
(四)“和平工作”与扶持傀儡政权
(五)近卫第一次声明实质否认国民政府
(六)1938年春夏间的“和平工作”
第三节 诱降汪精卫
(一)“主和派”汪精卫的动摇
(二)日本的对华新方针
(三)日军对华的“谋略工作”
(四)日汪“重光堂密约”
(五)汪精卫投敌与发表“艳电”
第二章 扶植汪伪政权成立(1939年1月—1940年3月)
第一节 近卫内阁的更迭及对汪态度的转变
(一)近卫内阁的更迭
(二)对汪精卫的冷遇
(三)自河内“营救”汪精卫
第二节 决定扶植汪精卫政权与接待汪访日
(一)成立“汪精卫政权”方案的提出
(二)以汪精卫成立“新中央政权”方针的确定
(三)接待汪精卫访日
第三节 扶植汪精卫组织“新中央政府”的准备工作
(一)协调汪精卫集团与南北伪政权的关系
(二)国内外形势与日本对汪政策的变化
第四节 日汪签约与汪精卫“新中央政府”的成立
(一)日汪密约的提出
(二)日汪密约的签订
(三)汪精卫“新中央政府”的成立
第三章 对汪伪政府的“承认”问题(1940年4月—1940年11月)
第一节 汪伪政权成立前后的日汪关系
(一)日本的对汪“指导”机构
(二)对汪“特派大使”
(三)日汪基本条约谈判
第二节 拖延“承认”汪伪政权
(一)拖延“承认”汪伪政权的原因
(二)日本的内外环境与对汪“承认”的再度拖延
第三节 “承认”汪伪政权与日本对汪政策的确定
(一)以日军持久战计划为基础的对汪方针
(二)与汪伪政府签约和正式“承认”
(三)日汪签约后的日本对汪政策
结语
日本扶植汪伪政府成立大事记
参考文献
附录:日汪间部分主要条约
索引

展开▼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围绕日本扶植汪伪政权决策过程,考察了日本高层侵华政策的演变。日本原计划按照自己的设计,扶植取代国民政府的伪政权,以彻底重构中国政治社会生态。但侵华战争陷入困局后,日本为迫切脱身而不得已调整了原有政策,在诱降国民政府的同时,采取旨在分化削弱抗战力量的欺骗性的“谋略工作”,吸引了汪精卫集团的卖国投敌。汪精卫集团被当做日本诱降国民政府以及控制占领区的工具,在日本决策逻辑中处于边缘地位。由于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日本对汪政策并不稳定,而决定其轨迹的,是日本侵华形势和战略需要的变化。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展,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抗日战争史、中日关系史、日本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侵华日军军队体制研究(1937—1945)》,参与多个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与多套日本侵华史料编纂工作,曾在《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民国档案》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

展开▼

前言

日本侵华与中国抗日战 争是近代中国最重大的历史 事件。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 苦卓绝的英勇奋战,付出惨 重的生命和财产的代价,终 于取得伟大的胜利。 自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 至2015年,度过了漫长的 70年。对这一影响中国和世 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国 内外历史学界已经做过大量 的学术研究,出版了许多论 著。2015年7月30日,在抗 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中 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集 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 重要讲话,指示学术界应该 广为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大 力加强对抗日战争历史的研 究。半个月后,中共中央宣 传部迅速制定抗日战争研究 的专项规划。8月下旬,时 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 葆召开中央各有关部委、国 家科研机构和部分高校代表 出席的专题会议,动员全面 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的代表 出席该会。 在这一形势下,教育部 部领导和社会科学司决定推 动全国高校积极投入抗战历 史研究,积极支持南京大学 联合有关高校建立抗战研究 协同创新中心,并于南京中 央饭店召开了由数十所高校 的百余位教授、学者参加的 抗战历史研讨会。台湾“中 国近代史学会”也派出十多 位学者,在吕芳上、陈立文 教授率领下出席会议,共同 协商在新时代深入开展抗战 历史研究的具体方案。台湾 著名资深教授蒋永敬在会议 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经过几个月的酝酿和准备, 南京大学决定牵头联合我国 在抗战历史研究方面有深厚 学术基础的北京大学、南开 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 、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及台 湾“中国近代史学会”,组织 两岸历史学者共同组建编纂 委员会,深入开展抗日战争 专题研究。中央档案馆和中 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也积极支 持。在南京中央饭店学术会 议基础上,编纂委员会初步 筛选出130个备选课题。 南京大学多次举行党政 联席会议和校学术委员会会 议,专门研究支持这一重大 学术工程。学校两届领导班 子均提出具体措施支持本项 工作,还派出时任校党委副 书记朱庆葆教授直接领导, 校社科处也做了大量工作。 南京大学将本项目纳入学校 “双一流”建设卓越计划,并 陆续提供大量经费支持。 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及 江苏省委宣传部,均曾批示 支持抗战历史研究项目。国 家教育部社科司将本项研究 列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 委托项目,并要求项目完成 和出版后,努力成为高等学 校代表性、标志性的优秀成 果。 本项目编纂委员会考察 了抗战历史研究的学术史和 已有的成果状况,坚持把学 术创新放在第一位,坚持填 补以往学术研究的空白,不 做重复性、整体性的发展史 研究,以此推动抗战历史研 究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向前发 展。 本项目坚持学术创新, 扩大研究方向和范围。从以 往十分关注的九一八事变向 前延伸至日本国内,研究日 本为什么发动侵华战争,日 本在早期做了哪些战争准备 ,其中包括思想、政治、物 质、军事、人力等方面的准 备。而在战争进入中国南方 之后,日本开始实施一号作 战,将战争引出中国国境, 即引向亚太地区,对东南亚 各国及东南亚地区的西方盟 国势力发动残酷战争。特别 是日军偷袭美军重要海军基 地珍珠港,不仅给美军造成 严重的军事损失,也引发了 日本法西斯逐步走向灭亡的 太平洋战争。由此,美国转 变为支援中国抗战的主要盟 国。拓展研究范围,研究日 本战争准备和研究亚太地区 的抗日战争,有利于进一步 揭露日本妄图占领中国、侵 占亚洲、独霸世界的阴谋。 本项目以民族战争、全 民抗战、敌后和正面战场相 互支持相互依靠的抗战整体 ,来分析和认识中国抗日战 争全局。课题以国共两党合 作为基础,运用大量史实, 明确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 位和作用,正确认识各民族 、各阶级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本项目内容涉及中日双方 战争准备、战时军事斗争、 战时政治外交、战时经济文 化、战时社会变迁、中共抗 战、敌后根据地建设以及日 本在华统治和暴行等方面, 从不同视角和不同层面,深 入阐明抗日战争的曲折艰难 历程,以深刻说明中国抗日 战争的重大意义,进一步促 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对于学界已经研究得甚 为完善的课题,本项目进一 步开拓新的研究角度和深化 研究内容。如对山西抗战的 研究更加侧重于国共合作抗 战;对武汉会战的研究将进 一步厘清抗战中期中国政治 、经济、社会的变迁及国共 之间新的友好关系。抗战前 期国民党军队丢失大片国土 ,而中国共产党在十分艰难 的状况下,在敌后逐步收复 失地,建立抗日根据地。本 项目要求各根据地相关研究 课题,应在以往学界成果基 础上,着力考察根据地在社 会改造、经济、政治、人才 培养等方面,如何探索和积 累经验,为1949年后的新 中国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抗战时期文学艺术界以其特 有的文化功能,在揭露日军 罪行、动员广大民众投入抗 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尝试与艺术界合作,动 员南京艺术学院的教授撰写 了与抗日战争相关

展开▼

相关图书

荐购本书

推荐等级: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修改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我想读这本书

确定 取消

分类:创建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个人笔记:我要写笔记

确定 取消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