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一键检索,随时阅读,随时收藏 登录 注册
My JSP 'login_div.jsp' starting page
引导绑定成员馆

注册成功!

绑定图书馆后将获得以下功能

  • 1.向绑定的图书馆荐购图书
  • 2.查看图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 3.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并下载到移动端进行全文阅读
展开引导图▼

思行无界(老俞与思考者的15次对话)

作者:俞敏洪
责编:司丽丽

ISBN:9787523114193

单价:68.0

出版年月:2025-06-01 00:00:00.0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币制:CNY

图书分类:文化教育

分类号: K820.7

语种:CHI

页数:42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展开▼

评分:0.0

(本馆/总:0/0人荐购)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人生有答案
对话 周国平:走进思想的花园
对话 刘嘉:没有一个人是孤岛
对话 柳智宇:何处青山不道场
对话 曹晟康:我看不见世界,那就让世界看见我
对话 王笛:从微观的角度看历史
第二部分 一直在路上
对话 莫言:小小的故乡,大大的世界
对话 尹烨:生命唯一不例外的就是例外
对话 吴京:人生的任何经历都是你的财富
对话 李小加:用资本给劳动赋能
对话 刘庆峰:绝不能做“风口上的猪”
第三部分 一切源于热爱
对话 王金战:44年来,只做一件事
对话 刘慈欣、王晋康:用科幻致敬人类的想象力
对话 薄世宁: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次不可治愈
对话 奚志农:大自然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
对话 李成才:热爱就是一切
后记

展开▼

导语

为什么我们需要对谈? 个人的视角总会有局限,而智者之间的对话则能编织出认知的经纬,尤其在算法筑墙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打破认知的壁垒。 高层次的对话从来不是答案的叠加,而是思想的裂变。老俞与思考者的碰撞,将撞开思维的茧房,提醒我们——我们曾经以为的边界,原来只是思维的自我设限…… 老俞的这些对谈,重构的不仅是思考者的认知版图,更是行动者的操作系统。 在不确定的时代,要做自己人生的架构师,我们,只是需要一个契机。

展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俞敏洪与刘慈欣、莫言、薄世宁、尹烨、吴京、刘嘉、周国平等来自文学、医学、生命科学、电影、心理学、教育等领域大咖的深度对谈记录。 对话,是思维的革命。俞敏洪的这15次对话,并非简单的问答,而是思想的深层喷发,能让固有的认知在对话中被层层瓦解,逐渐蜕变突破旧的边界,获得全新的可能性。 本书记录的不仅是语言和观点,更是思维演化的路线图,俞敏洪用“提问者”的身份,帮助我们揭开思考者的底层逻辑,让每一个被困在认知牢笼中的现代人,摆脱思维惯性,成为复杂世界中的明白人。

展开▼

作者简介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生于1962年,江苏江阴人。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1985年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教育服务机构。(NYSE:EDU) 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青联常委、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著名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 著有深受读者喜爱的“词汇红宝书”系列,涉及中高考、四六级、专业四八级、考研、考博等国内考试,以及TOEFL、IELTS、SAT、GRE、GMAT等出国考试,久经市场考验,畅销不衰。

展开▼

前言

我为什么做直播对谈? 2020年到2022年这3年, 也许会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 心里。一场疫情,改变了很 多人的生活,甚至改变了不 少人的命运。就像我们无意 中走进了一场沙尘暴,等到 从里面走出来,已经满身烟 尘。 这3年,我也经历了从事 业到生活的剧烈改变,现在 回顾起来,有恍如隔世之感 ,一切都如一场电影一样, 只不过我不是旁观者,而是 成了电影的主角。回头看, 在种种千变万化的情景下, 我还算是一个合格的演员, 尽自己的努力,扮演一个正 面形象的角色。 自2020年开始,由于疫 情的影响,地面教学全面停 止,在线教育轰轰烈烈地发 展起来了。各种培训机构如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终 演变成了一场为了争夺学生 ,各种招生手段无所不用其 极的武林争霸。紧接着, 2021年,国家实施“双减”政 策,让培训领域的硝烟戛然 而止,几乎所有培训机构都 只剩下了一地鸡毛。不少家 长当初预交的不菲学费,如 打了水漂一样,有去无回, 他们哭天喊地,只能自认倒 霉。 新东方算是做到了体面 退场,把该退给家长的学费 都退了,给该辞退的老师、 员工结算了“N+1”的薪酬, 把全国各地上千个教学区清 退了,把不会再用的课桌、 椅子全部捐献给了农村中小 学。我和战友们一边在办公 室里喝着酒,一边唉声叹气 ,不知道余生还能做些什么 。回到家,整夜整夜睡不着 ,在星空下散步,一圈又一 圈的,如丧家之犬一般。几 十年一直和学生打交道,突 然间人去楼空,好像自己的 身体和灵魂都被抽空了。好 在新东方人有一种无所谓、 不放弃的精神,都能够背诵 弗罗斯特的“我的前面有两 条路,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 道路,因此生命迥然不同” 的诗句。几十天的酒喝下来 ,大家灵光一现,决定用直 播的方式做农产品带货。选 择农产品,是因为觉得国家 政策会一直支持;选择直播 ,不仅因为有很多先行者在 前面做了示范,更因为我在 新东方已经成为一个直播行 家。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 道了,东方甄选在2022年 突然爆火,成为中国一个现 象级的事情。 我参与直播这件事情, 部分意义上也是被疫情逼出 来的。我的重要工作之一, 就是对员工和学生演讲。原 来是地面演讲,面对面,可 以互动,热闹、开心。疫情 的来临,让绝大部分人只能 居家,公开的、聚集性的活 动几乎完全不可能。坐以待 毙不是我的个性,于是通过 在线直播的方式和大家进行 交流就成了我工作的一部分 。最初,我同时用三个平台 ——抖音、快手、微博进行 直播。和面对面讲座相比, 我发现直播有很多好处:随 时都可以开讲,没有什么成 本,观众进出不影响情绪( 地面讲座要是总有人进出, 会让人很慌乱),观众也可 以随时提问,和我交流,表 达心情。 本来以为疫情能够很快 结束,新东方的教学和我的 工作都会很快重新回到地面 。结果,一年过去了没有结 束,两年过去了没有结束, 第三年,防控措施反而变得 更加严格了。于是,直播就 变成了我的常态,玩得越来 越熟练。直播平台也从几家 变成了抖音一家,没有别的 原因,只是因为抖音上粉丝 更多,抖音直播带货的系统 更加完善。随着直播的深入 ,我开始推荐各种我喜欢的 书籍,而大部分书籍在抖音 上都有售卖链接。 最初的直播,我就是自 说自话,自己定一个主题, 自己打开设备就讲,但讲多 了,思路就枯竭了。人的知 识就像一口井,不断汲水而 没有别的水源补充进来,最 终就没有水了。这让我想起 了刘润的故事。在上海封控 期间,刘润也被封在了上海 ,于是,他和我一样开启了 直播。他准备了30讲内容, 觉得最多30天,上海就解封 了,所以他还把自己的直播 叫作“开封菜”。结果,30天 后,上海完全没有解封的迹 象,他抓耳挠腮,才思枯竭 ,因为已经给听众许了愿, 不解封不停播。情急之下, 他突然想起来有那么多朋友 可以利用,于是就到处发求 救信,拉着朋友一起进行连 麦直播,终于熬过了封控期 ,并且还有了很多意外的收 获。我就是被他抓差的人之 一,也成了他的一根救命稻 草。 我的直播不是3个月,而 是3年。我比刘润聪明一点 ,从来不承诺网友我会直播 多长时间,会直播多少次。 我这个人的本性充满了随意 ,说得好听点是喜欢自由, 说得难听点是做事懒散,没 有规划。我把自己的内容讲 完了,半年过去了,疫情还 没有结束,于是只能继续往 下直播,开始介绍我读过的 一些书籍,结果有些书籍就 开始大卖,这让我喜出望外 ,因为卖书有佣金,算是物 质刺激。更加有意思的是, 有些出版社就找上门来,问 我想不想和作者对谈。我想 ,和作者聊天是我求之不得 的事情,一是可以增加直播 的吸引力,二是可以交到新 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我的直播对谈就 开始了。一开始,我几乎不 做任何准备,聊到哪里算哪 里。聊天也不是为了卖书, 书挂在小黄车里,有粉丝想 买就买,不买拉倒。再后来 ,我开始用了一点心,既然 是对谈,为什么直播完了什 么都没留下呢?如果我认真 准备一

展开▼

后记

“阿月,我有一些对话文 字稿,我自己实在没时间一 点点去顺,你是否可以帮我 顺一下,让整个文字更加流 畅?如果你帮我顺完,我就 可以节约一些时间 了。”2022年的4月,我收到 了俞老师发来的这条微信。 作为新东方的员工,从未与 俞老师有过太多交流的我, 内心诚惶诚恐,但也从那时 候起,我跟着俞老师的脚印 ,开始了一场浩瀚的文字之 旅,而现在,这套加起来百 万字的图书终于出版,也算 为这趟旅行做了一个阶段性 的沉淀。俞老师的身份,是 复杂的。他是上市企业的创 始人,是曾经的政协委员, 是大众眼中的KOL(关键意 见领袖),是教了三十多年 书的老师,而现在,他用近 两年的时间、近百场直播对 谈,给自己新添了一个身份 ——一名对话者。2021年年 底,“老俞闲话”上发布了一 篇对谈,标题是《精神的力 量——与刘大铭对谈》,那 应该是俞老师第一次将自己 与他人的对话转变成文字发 布在自己的个人账号上。然 后,在整个世界都被疫情所 笼罩的2022年,俞老师在 他的直播平台上开启了一场 又一场酣畅淋滴的直播对谈 。 近百位学者、诗人、作 家、企业家纷至杳来,他们 在俞老师的直播平台上分享 自己的人生历程、真知灼见 ,探讨的话题从教育到成长 、从人生到哲学、从历史到 人文、从科学到真理。 整理这些对谈的过程, 让我收获颇丰。这不仅来自 俞老师所带来的不同领域的 人们的万千姿态与卓绝视野 ,也来自我对俞老师本人更 多的理解——作为新东方的 文字工作者,这一点非常有 利于新东方的内容创作。 如果细心去感受,会发 现,俞老师在对谈的时候, 不论嘉宾来自什么领域,他 都会问到四个问题: “你对现在的父母有什么 样的建议?”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你 有什么样的建议?”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 的?” “你从什么时候发现自己 喜欢这件事的?” 从这四个问题,其实能 看出来俞老师所关心的事情 。第一个问题不言而喻,自 然是他所关心的教育。作为 一个在教育领域闯荡了三十 余年的人,他热切地希望孩 子们能拥有快乐的童年,能 够在开放、自由、尊重的环 境中成长为他们自己,所以 他总在每一次对谈中问及这 个话题,希望唤起家长们的 重视。 第二个问题,也是现在 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他希 望通过自己的不断追问以及 不同对话者的经验,能够给 年轻人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信 息和答案。未来是年轻人的 ,如果年轻人有需要,他便 会站出来提供他所能提供的 关切。 第三个问题,熟悉俞老 师的人都知道,他有多热爱 阅读。阅读是最对得起自己 付出的一件事,也正是因为 阅读,他开启了他的直播对 谈。毫不夸张地说,整个 2022年,也正是他与他所 带领的东方甄选,在整个社 会刮起了不同以往的阅读之 风,越来越多的人,在他的 影响下,放下了手机,拿起 了书籍,从方寸屏幕走向了 万千书海。 而最后一个问题所探讨 的话题,则是全体新东方人 最为熟悉的话题——热爱。 热爱,这是早已刻进新 东方基因里的一个东西。在 新东方内部讲话的时候,俞 老师总会引用他北大前辈樊 锦诗的那句话:“热爱可抵 岁月漫长。”之所以不断提 起这句话,是因为,他不希 望新东方人是在工作流水线 上被异化的人,他希望我们 能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他 真切地知道,当一个人能够 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时,才能 真正感知到人生的意义。也 恰好因为新东方是这样一个 鼓励追求热爱的企业,才会 有那么多人因为热爱而聚集 在一起。 不仅对新东方人是如此 ,俞老师在新东方外部做的 每一场演讲,无论是面向大 众的分享,还是面向学生的 梦想之旅,其实都是想激励 大家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热 爱,这样,一个人在未来的 海海岁月之中,才能心有所 向,不负此生。 所以,每当整理到关于“ 热爱”的话题时,我总会想 起刚加入新东方时,我和当 时的公益负责人聊天,她和 我说了这么一个细节。那是 在2006年前后,俞老师带 着一众集团演讲师奔走东北 各地的县城中学做演讲。每 到一所学校,俞老师和演讲 师们都会拿出百分之两百的 心力抛洒热血,对着台下几 千上万的学子,分享那些关 于励志、梦想、热爱的故事 。在舟车劳顿十几天之后, 行程终于要告一段落,其中 一个人就问了俞老师一个问 题:俞老师,大家这么累, 这些演讲真的有用吗?俞老 师想也没想地回答他:不一 定都有用,但只要那几千几 万个学生里能有一个人听进 去了,进而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就足够了。 当然,这样的访谈也不 只会对外产生影响,我作为 一个旁观者,也会隐隐约约 感觉到,近些年的经历以及 他与众多嘉宾的对谈,对他 本人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比如,在今年新东方的 财年大会上,俞老师长达一 小时的讲话即将结束之时, 他放下了手中那叠厚厚的手 卡,沉寂几秒钟后,讲了下 面这段话: “各位新东方人,这片土 地,这片故土,就是我们唯 一的家乡。这片土地养育了 我们,

展开▼

相关图书

荐购本书

推荐等级: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修改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我想读这本书

确定 取消

分类:创建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个人笔记:我要写笔记

确定 取消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