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一键检索,随时阅读,随时收藏 登录 注册
My JSP 'login_div.jsp' starting page
引导绑定成员馆

注册成功!

绑定图书馆后将获得以下功能

  • 1.向绑定的图书馆荐购图书
  • 2.查看图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 3.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并下载到移动端进行全文阅读
展开引导图▼

如临大敌(谣言恐慌与大宋王朝1054)(精)

作者:黄博
责编:董邦冠//刘冬雪

ISBN:9787101171198

单价:78.0

出版年月:2025-06-01 0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币制:CNY

图书分类:文化教育

分类号: K244.09

语种:CHI

页数:42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展开▼

评分:0.0

(本馆/总:0/0人荐购)

目录

楔子 谣言年代
第一章 甲午年的魔咒
孟知祥的934年
王小波的994年
六十甲子歌
第二章 献上盛世之花
二郎神游街
峨眉山限游令
从不军训的士兵
第三章 皇帝也信谣?
埋好财宝逃命去
白头翁吃人
会飞的帽子
第四章 当乱未乱
建议养条狗
一场未遂的兵变
读书人不传谣
第五章 集体恐慌的蔓延
超新星SN1054
大理传来坏消息
日夜不得休息
第六章 从来没有真相可言
新年的上元夜
生死不明的对手
曲终人未散
结语 历史的听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导语

本书讲述北宋甲午谣言的产生、流传并形成影响的有关故事,并讨论北宋政治生态的特点,它对舆情的控制,应变的能力,对危机的处理,以及地方治理的思路,由此展现北宋全盛时的种种特征。而这些特征,也直接指向了北宋王朝最后的命运。

展开▼

内容简介

宋仁宗时,民间和朝廷都在流传一则谣言:甲午年,四川会发生动乱。而从五代到北宋,每逢甲午,必然有动荡发生,这种近似魔咒的规律,形成了从朝廷到民间的心理恐慌。在仁宗朝的甲午年(1054)到来之前,从四川到洛阳、开封,各种谣言不断滋生,紧张和焦虑笼罩着北宋朝野。中央和地方做了各种准备,在担心与期盼中等待着1054年的到来……

展开▼

作者简介

黄博,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宋史与藏学的研究。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已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著有《10—13世纪古格王国政治史研究》《扎布让的黄昏:1630年古格王朝的危机及其灭亡》《如朕亲临:帝王肖像崇拜与宋代政治生活》《宋风成韵:宋代社会的文艺生活》等。

展开▼

后记

“于无聊处有趣,于无情 节处有故事,于无人问津 处有激情”,此时此刻,当 我敲下《如临大敌》的最 后一个字的时候,又想起 这句两年前我在《如朕亲 临》的扉页上用来自我感 动的话。 历史学学术研究成果的 通俗化转化已成为当今历 史写作的一个新潮流。这 与过去一段时间里的那些 尝试在枯燥乏味的史料中 发掘趣味历史的通俗历史 写作,在旨趣上迥异。其 实,把历史分为有趣和无 趣,本身就很无趣,把无 聊的历史写得有趣,才是 受过专业训练的史学工作 者应该追求的方向。本书 发掘的这些从前不太为人 注意的谣言故事,其实是 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尝试处 理的主题。算起来,本书 的写作时长已经将近二十 年了。 记得2006年秋季学期的 某一天,刚刚读完孔飞力 的《叫魂》和柯文的《历 史三调》的我,坐在学校 图书馆里为了毕业论文的 选题快速翻检《续资治通 鉴长编》里有关宋代四川 的史事。一条宋仁宗被一 则谣言搞得精神紧张、表 现反常的记载,突然狠狠 地拽住了我飞速翻动书页 的手指。我在《长编》的 第4182页停留了许久,终 于决定毕业论文要从这一 页入手。几天之后,在找 到了仅有的几条与这个主 题直接相关的史料的情况 下,我大着胆子跟我的导 师刘复生教授说想以“宋代 谣言”作为我的硕士论文选 题。在得到刘老师的肯定 和鼓励后,我开始投入到 这一主题的史料收集和理 论准备的工作之中。 2008年的夏天,我的硕 士论文《甲午流言:承平 时期的内忧外患与危机应 对——北宋中期四川政治 与社会研究》顺利通过答 辩。在硕士论文的撰写过 程中,我对宋代谣言的研 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 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面试 时,我把“谣言与宋代社会” 的博士论文写作计划交给 了刘老师,当时想的是在 未来的三年内,继续深挖 宋代谣言研究的话题。没 想到的是,在机缘巧合之 下,我跟着刘老师读了藏 学方向的博士,转向去研 究西藏古格王朝的政教关 系史了。 2011年博士毕业留校以 后,我才有机会在业余时 间重新打磨我的硕士毕业 论文,直到2013年才将这 篇硕士论文的修改稿《甲 午再乱:北宋中期蜀地的 流言与朝野应对》正式发 表,此后忙于藏学研究工 作,再也无暇继续宋代谣 言的话题。虽然在这期间 我加入了四川师范大学方 燕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宋 代信息传播与管控研究: 以流言为中心”的课题组, 并且答应承担其中军事流 言内容的写作,但最后还 是因为各种杂事缠身没能 完成任务,放了方燕师姐 的鸽子,实在是惭愧万分 。 好在方燕师姐的课题没 有因为我的不靠谱受到影 响,她后来不但圆满地结 题,还在2019年出版了《 宋代信息传播与管控:以 流言为中心的考察》一书 ,对宋代流言的信息传播 和管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吸取 了她的研究成果中的许多 养分。可惜的是,她因为 感染新冠病毒引发的并发 症永远离开了我们,已经 听不到我在这里的感谢之 辞了。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 在放下宋代的谣言这个话 题十多年后,重新捡起这 个主题,竟然是要把它转 化为一部非虚构历史写作 的作品。感谢中华书局, 特别是本书的责任编辑郭 冠兄的信任和支持,使我 有机会完成年轻时的梦想 。 在历史写作领域,学术 研究的通俗化转化并非易 事。把书写得“好看”,大概 是现代历史学的宿敌。这 种“好看”往往和历史写作的 “真实感”是相违的——不是 社会的真实,而是历史写 作的真实——是矛盾的。 历史永远比小说精彩,小 说可以不讲逻辑,但历史 写作如果不讲逻辑,则会 给读者非常强烈的不真实 感,这大大增加了历史写 作的难度。 历史学的发展,从近代 以来已经发生了好几次大 的转向,从19世纪的客观 实证史学思潮,到20世纪 广泛运用各种社会理论重 新叙述、解释某个历史时 段或地域的社会和文化现 象背后的结构和机制的现 代史学;再到20世纪中叶 以来持续到当代的新文化 史思潮。无论在哪个发展 阶段,史料的辨析和理论 范式的运用,都是现代历 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把 历史写得“好看”恰恰不是重 点。换句话说,历史学的“ 进步”正是以牺牲历史书写 的“好看”为代价的。 历史写作应该追求一种“ 真实感”,也就是尽可能地 还原和靠近历史的真实。 历史故事源自现实,而现 实中常有一些荒诞的人和 事,会让历史写作者感到 十分困惑。荒诞的现实容 易让人觉得不真实,在写 作时如何理解和处理这种 不真实,就是一个问题。 本书中讲述的一些稀奇古 怪的谣言故事,很容易让 写作者觉得可能是当时或 后世的人的编造,在写作 时感觉会无法抵达“历史的 真实”。不合逻辑的史料, 或者说用我们的日常生活 经验难以理解的史料,我 们就会怀疑其真实性。而 日常生活的经验总是有限 的,有限的经验并不能完 全理解历史和现实。历史 写作的“真实感”,是与历史 或现实意义上的“真实”存在 着距离的。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历 史写作者追求的“真实感”? 一方面是对史

展开▼

相关图书

荐购本书

推荐等级: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修改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我想读这本书

确定 取消

分类:创建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个人笔记:我要写笔记

确定 取消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