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锐
责编:许可//陈紫陌
ISBN:9787521774320
单价:49.0
出版年月:2025-04-01 0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币制:CNY
图书分类:社会科学
分类号: B821-49
语种:CHI
页数:16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评分:0.0
(本馆/总:0/0人荐购)
导言 朱锐给我的生命教育/刘畅
第一章 为什么哲学家不惧怕死亡
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我的死亡“练习”
灵魂作为“参数”
第二章 区分“死”和“死亡”
死亡是生生不息的来源
变成“寄居蟹”
关于死亡,没有传记,只有小说
第三章 生命图景
翼装飞行
白霜
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最后的审判
灵魂的交流是最深的慰藉
第四章 我们不理解恐惧,是因为不理解身体
世界的可能性在身体的舞步中展开
最好的人生莫过于拥有一个强健的胃
爱是恶心的悬置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生命的洪流
第五章 生命图景中的时间
日历时间:作为生命体验的时间
事件时间:作为秩序的时间
身体时间:鳄鱼之眼
破解时间的暴政
第六章 生命的小大之辩
反抗吞噬一切的“大”
生命要比原子大
0.12像素的暗淡蓝点,让宇宙为之闪烁
在有限中寻找无限
第七章 拥有生命深处的豁达
看到生命的完整价值
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八章 对话是最好的告别方式
爱是主体的退场
读书是最好的捷径
在重复性的工作里找到精神的自由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确定性
高欲望、低内耗的人生
后记 我想对你说/朱素梅
内容源自中国人民大学患癌哲学教授朱锐生命最后一个月,在病房中的口述内容,以及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最后一门哲学课,展现了一位哲学家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如果有一天我倒在讲台上,请不要为我悲伤,因为哲学家是不惧死亡的。我们谈论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 “我是癌症终末期的患者,按照医生的判断,我随时都可能走人,所以时间很紧迫,也正是因为这种紧迫感,让我觉得我应该跟大家分享我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以轻松的方式,谈大家一般不愿意谈,但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也算是我最后走之前对社会的关怀,还有我的爱。” 人生最后十场对话,直击生命深处的豁达。 照见生命深处的豁达,重新理解生命、理解生活、理解自己。
“生死问题是哲学最大的问题,而我又恰好处于这样的生命历程中。按照医生的判断,我随时都可能走人,所以时间很紧迫,也正是因为这种紧迫感,让我觉得我应该跟大家分享我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我以轻松的方式,谈大家一般不愿意谈,但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也算是我最后走之前对社会的关怀,还有我的爱。”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你就收到了哲学家朱锐留给世界的爱与告别。 被医学宣布仅剩数十天的生命,每天都在体验身体的疼痛与功能丧失,朱锐留下的文字直面每一步更接近死亡的进程。但他无所畏惧,并将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带至人生最后时刻。他始终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谈论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这本书正是源自作者朱锐在生命最后的十日对谈,以及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的最后一门哲学课,汇集了他在哲学研究领域30余年的思考。 从大学教室到安宁病房,他将最后的时间转为生命的渡口,用哲学的理念和生命的实践阐明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死亡的积极性的理解,从古希腊“练习死亡”的哲辩到庄子“大化流行”的生死观,从存在主义困境到爱的终极释义,希望给予读者一个多元的生命视角,重新理解生命、理解生活、理解自己,用哲学和艺术的态度来直面生活中的终极挑战。
朱锐(1968-2024),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跨学科交叉平台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横跨哲学、艺术学、神经生物学,在心灵哲学、神经美学、比较哲学、古希腊哲学等研究领域做出积极贡献。 在生命的最后一轮春夏,他带病讲课,探讨自己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
我想对你说 朱锐,我想在你的名字 前加上“亲爱的”,就像我们 上大学时通信那样,但我又 觉得应该加“敬爱的”,因为 最后20天,你不仅是我亲爱 的弟弟,更是我敬爱的老师 。 你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躺在床上,你的整个手臂全 然放在我的手臂上,叮嘱我 :“你要好好地活,健康长 寿。”我让你放心:“我会的 。你会活在我这里,更会活 在孩子们那里。我会不断与 你交流新发生的事。” 现在,让我们从你病重 期间共度的时光聊起吧。 重温山水 那天我提到,尿量是一 项重要的生命指标,从现在 起我们要关注它。你忆起曾 在尼斯读到当地日报上一篇 关于公厕的报道,题目是“ 我尿,故我在”:在法国的 火车站或图书馆,如厕需要 投50欧分,大家上完厕所都 会小心翼翼地不把门关紧, 以方便下一位。你感慨这算 是公民社会团结精神的体现 。我笑叹,尿不仅是生理指 标,还是哲学、政治、社会 的参数呢!还有更多旅行故 事吗? 你先后讲起捷克、希腊 和冰岛。 你曾在捷克误乘女性专 用车厢,列车员和车厢中的 两位女士交谈几分钟后便离 开了。你和这两位乘客聊起 来后才知道,原来列车员在 问她们是否介意你坐在这里 ,她们都说不介意。她们中 的一位是捷克著名演员,她 曾到访扬州,参加一座美术 馆的开幕仪式,另一位来自 乌克兰。女演员下车后,你 和这位乌克兰的乘客聊了很 久。她满脸沧桑,言语中透 露着悲伤和无奈。你说她有 点儿像你在希腊遇到的阿尔 巴尼亚人,那是你又一次真 切地感受到生活的艰辛。 希腊是你的精神故乡, 你去过多次,也曾带学生去 当地短暂学习。你数次说起 当年斜切古崖壁的点滴体验 。十多年前,你曾小住莫奈 姆瓦夏,那里离斯巴达不远 ,也离希腊神话的地狱入口 不远。悬崖上的城堡极其壮 丽,一座中世纪的修道院位 于悬崖边,千百尺下面,是 蔚蓝无垠的大海…… …… 认知专家朋友们关心你 的精神遗产,共同商讨整理 出版你的著作和思想,老师 们和你的三位博士生专门为 此组建了微信群。你向我抒 发着对师生们的感谢,也笑 着跟我解释,本以为更好的 作品在后面呢,一直不满足 于曾经的发表,坚持在思想 上怀疑自己、挑战自己、更 新自己,可惜这突如其来! 我轻拍着你的手说,谨言才 符合你视学术为神圣领地, 你有这些精神家人,生命不 会限于身体。 眼前这本书,是你病后 最想完成的。听说病情可能 突变,随时病危,你马上联 系记者解亦鸿,邀请她与你 对话。你希望借助这位年轻 人,整合你的讲课内容,能 与更多人交流对生死的思考 和体验。你跟我说过,若不 是为保护年迈的父母,从确 诊那天起,你就会书写每天 的体验并在网络上共享,觉 得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对话完成后,你欣慰地告 诉我,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心 愿。 中信出版集团的主编韩 笑、编辑陈紫陌和记者解亦 鸿一起做了许多努力。她们 为呈现你的思考搜集整理了 许多你在别处的表达,她们 为了作品的易读,屡屡尝试 替代方案。她们让我看到什 么是热爱生命、热爱本职工 作。她们让我亲见你一直倡 导的“不为小我所困,为社 会贡献”。她们和宋飞都是 你工作之外幸遇的精神家人 。感谢你让我有机会走近这 些生命之光。 朱锐,你是在丰沛的爱 中离去的,你坦然镇静地迎 来死亡,走时面带微笑。你 知道自己不是一滴水,而是 已汇入“超越小我”的真爱河 流,置身“关心他人”的幸福 源泉。这真爱汇流的心灵之 河,将永不枯竭地流向辽阔 大海,你会是跃出海面的沉 默的鱼。 下次再聊。 姐姐:朱素梅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