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一键检索,随时阅读,随时收藏 登录 注册
My JSP 'login_div.jsp' starting page
引导绑定成员馆

注册成功!

绑定图书馆后将获得以下功能

  • 1.向绑定的图书馆荐购图书
  • 2.查看图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 3.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并下载到移动端进行全文阅读
展开引导图▼

作者:(日)幸田文
责编:张琳琳
译者:史诗

ISBN:9787555040897

单价:45.0

出版年月:2025-06-01 00:00:00.0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币制:CNY

图书分类:文学艺术

分类号: I313.65

语种:CHI

页数:14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展开▼

评分:0.0

(本馆/总:0/0人荐购)

目录

鱼鳞云杉的更新
紫藤
扁柏
杉树
树的和服
安倍岭
纵向的树,横向的树
树的不可思议
杉树

木材的生命
花与柳
此春之花
松树、樟树、杉树
白杨树
解说

展开▼

导语

电影《完美的日子》点睛之书,一部关于生命的旅行札记。从日本最北的北海道,到最南的鹿儿岛;从儿时对姐姐的嫉妒,到成年对女儿的遗憾,十五篇散文书写生命的触感。 日本20世纪广负盛名的女作家遗作,简体中文版首度引进。文豪之女,幼年丧母,接连经历亲人去世,体会过婚姻之苦,四十岁开始写作,屡获大奖。半生的磨难是她文章的韵脚,“既不轻浮又不严肃”的性格散见于本书各处。 在感性而细腻的文本中,坦率书写晚年的呢喃。有日本花楸盛放时热烈的姿态、也有为无法发声的弯木心生的怜爱。在独属于她的表达下,不同的树种可以身着不同纹样的和服,日渐衰老的都市人也能获得片刻悠闲。 知名作家黎戈推荐,青年影评人、策展人、作家苏七七撰写导读,译者史诗精心还原原作韵味,日本私小说作家佐伯一麦解读。

展开▼

内容简介

从北海道到鹿儿岛,从儿时对姐姐的嫉妒,到成年后对女儿的遗憾。本书记录了幸田文在13年间与树木的15次“交流”。她以一双极具洞察力的眼睛凝视着树的来路和归处,在这些回忆和感受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倒木更新的鱼鳞云杉、沉默的巨杉、改变容貌的扁柏……它们在经历了生命的洗礼之后依然美丽,它们开始诉说那些隐藏的情感……

展开▼

作者简介

幸田文(Aya Koda,1904-1990),生于东京,随笔家、小说家。幸田露伴的次女,1928年嫁给酒星问星,10年后离婚,带着女儿回到父亲家。在幸田露伴去世后,陆续发表追忆父亲的文章,立即引起人们的关注。作品《黑色下摆》获得1954年日本读卖文学奖,《流浪记》获得新潮社文学奖和日本艺术院奖。其他作品有《斗》(获女流文学奖)、《父亲》、《弟弟》、《麻雀手册》等。

展开▼

前言

树影摇曳 苏七七 有段时间,我和朋友们 常常去一座山,叫作北山, 因为在城市的北面。在山高 处的地方,有一个小池塘、 一片水杉林。冬季的时候, 水杉只余鱼骨般的枝干,在 青灰色的水面投下清晰的倒 影,理性得像是一份几何习 题集,然后到了春天,一种 极新的绿出现,毫无尘埃, 像是春雨变成了最初的羽叶 。冬春之际,山上常常起雾 ,我们在树林里穿行时,就 像穿行在梦境里。 不知道为什么,读幸田 文的《树》,读她看到过的 树时,有时会想起自己看到 过的树。就像一个刚认识的 朋友说起她的一个朋友,你 想起了自己的一个旧友。它 们是同类的:松、杉、柏、 柳、紫藤、樱……非常亲近 亲切的类目,好看的字,好 听的读音。 它们还有好闻的味道。 在树林里,我们都自然地开 始深呼吸吧。我们像是感受 到了树木的匀净的呼吸,开 始跟随它们的节奏。 树不动,不语,但有一 种能与人息息相通之感。 我们需要树,既向它们 索取取暖的木柴、建造房子 的木料,又向它们索取情绪 上的依靠、灵魂上的寄托。 《树》这本书重新进入了我 们的视野,是因为维姆·文 德斯的电影《完美的日子》 里出现了这本书——役所广 司饰演的主人公平山,在二 手书店里花100日元买了它 ,守着这家小书店的女店主 像是个述而不作的评论家, 她说:“幸田文值得更多的 赞赏,她明明只用些平常词 句写作,但书却这么有内涵 啊。” 在电影里,平山以一份 清洁公厕的工作维持生活, 住在一个简陋的居所里,但 他的精神世界是丰富且自洽 的,他有自己音乐与文学上 的偏好与品味,在物质生活 的极简与精神生活的澄澈中 找到了一种“完美”的平衡。 对于后现代语境中的原子化 个体来说,这样的完美平衡 或许显得过于理想主义,但 在电影中却又是成立的—— 在物质与文化之间,还有自 然的树木作为依傍,成为庇 荫。 平山的居所里有一片小 小的绿植丛林,他每天最重 要的事情就是给它们喷水。 工作时,他在公园里午休、 吃便当、拍摄树木的光影, 连他的梦,都是木叶斑驳的 。幸田文的这本《树》,就 像是一个不厌其烦的标注, 告诉观众,这就是支撑着平 山的东西。他用拍摄的动作 和喷水的动作与树木同呼吸 共命运,活成了一个消耗很 少的、静默自足的人。 但如果我们沿着电影指 引的方向读到这本书,会发 现幸田文给出了更多的奇观 与感悟。她在年纪相当大时 写下了这些文章(最早一篇 写于1971年,她67岁,最 后一篇写于1984年,她80 岁),去看“超越想象的七 千年树龄”的绳文杉,“一个 劲儿地拜托和请求”去看弯 木的处理现场,有着一种向 着尽头跋涉与眺望的执拗劲 头,而同时又“只用些平常 词句写作”,没有任何浮夸 的地方。有时写着写着,随 着“我的思考只到这里,就 再也进行不下去了”,就结 束了。 《树》并不追求什么完 美,只是去看了,感受了, 把自己的经验和感悟记录下 来,并且展示出某种“有限 性”,不那么追求知识与逻 辑的完备。但有时,她的感 受在平淡的话语之下也会令 人悚然,比如她说: 一旦美好得过了头,就 会让人感到寂寞。卑微的内 心暴露在美丽卓越的事物面 前,便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恍 惚。那几乎是一种无条件的 、瞬间涌出的感动,既可以 说是敏感,也可以说是对美 好的事物毫无抵抗力。到这 一程度其实还好,困扰的是 之后。想到自己难看的模样 ,内心也渐渐凋零,从而认 定自己与美好的事物相距太 远,毫无缘分。 寂寞、恍惚、感动、凋 零,这里的层次已经多到有 些苦涩了。然而她继续写道 :“感动与喜悦之后很快出 现莫名其妙的抗拒与忤逆之 心,这种情绪才是卑微的真 实写照。” 这种时候,幸田文有一 种超越了“治愈系”温柔抚慰 的凛冽,像是一缕寒风从松 柏林间吹过。 也许,这就是女店主所 说的幸田文的“内涵”所在吧 。一棵大树,是经历过一年 又一年的四季长成的。它有 的部分很老,有层层扩散的 年轮;有的部分很新,是今 年才开的花。 平山在旧书店买了一本 日文版的二手书,我们在书 店看到中文版的新书。 虚构与现实,存在与语 言,如树影摇曳。 而在电影的内外、书的 内外,我们与树木的联系, 我们所有因为《树》而产生 的联系,是真的。

展开▼

相关图书

荐购本书

推荐等级: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修改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我想读这本书

确定 取消

分类:创建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个人笔记:我要写笔记

确定 取消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