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一键检索,随时阅读,随时收藏 登录 注册
My JSP 'login_div.jsp' starting page
引导绑定成员馆

注册成功!

绑定图书馆后将获得以下功能

  • 1.向绑定的图书馆荐购图书
  • 2.查看图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 3.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并下载到移动端进行全文阅读
展开引导图▼

河的第三条岸

作者:(巴西)若昂·吉马良斯·罗萨
责编:杨沁
译者:游雨频

ISBN:9787208194601

单价:56.0

出版年月:2025-06-01 0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币制:CNY

图书分类:文学艺术

分类号: I777.45

语种:CHI

页数:3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展开▼

评分:0.0

(本馆/总:0/0人荐购)

目录

快乐的边缘
河的第三条岸
无事生嚣
我的东家塔塔兰唐
来自那头的小姑娘
喝啤酒的马
精灵的故事
环环相扣
我舅是美洲豹
镜子
一群印第安人(的语言)
命中注定
白鹭
达戈贝兄弟
那些个洛佩斯
声名狼藉
索罗科,他母亲,他女儿
叛逆
顶端
寻找河的第三条岸——译后记

展开▼

导语

《河的第三条岸》精选罗萨巅峰时期代表篇目,震撼首发。 书中讲述了永不上岸的人,一生都在追逐河流的狂野。有出走不归的父亲、预言未来的女孩、树顶发疯革命家、迷恋野豹的嗜血猎人、相爱相杀的匪帮兄弟等。作者摆脱昏昏欲睡的陈词滥调,击碎僵化麻木的生活,作为语言的冒险大师,将每一个日常时刻,变成太阳重生的奇迹。

展开▼

内容简介

罗萨的小说几乎都以巴西东北腹地为背景,那里遍布高山、河谷、山峦、深涧、沼泽、荒原,地形千变万化,神秘莫测。永不上岸的父亲、堂吉诃德式的老人、带有奇妙预言能力的小女孩、爬上棕榈树顶的疯子、土匪兄弟、与野豹融为一体的印第安人……人物既带着鲜明的腹地特色,其命运又充满魔幻。罗萨不仅仅关注人的现实境遇,注重挖掘日常的奥秘,更对存在主义和人的本质问题有深刻洞察。译者从罗萨生前出版的四本小说集中精选十余篇,较为全面地展现了罗萨短篇小说的创作风貌。

展开▼

作者简介

若昂·吉马良斯·罗萨(1908—1967),巴西作家、外交家,巴西文学院院士。早年曾在贝洛奥里藏特学习医学并成为一名医生,但其后加入巴西外交部门,成为驻多个国家的外交官,于1963年获大使衔。 吉马良斯·罗萨的创作带有标志性的散文风格和明显源于巴西腹地的口语传统,反映了巴西与世隔绝的农村社会和更广阔现代世界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20世纪中期振兴了巴西小说。 随着吉马良斯·罗萨于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萨迦迪拉纳》,他已被广泛誉为巴西文学界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因为投身于外交工作,他直到1956年才出版了两套最重要的作品:小说七部曲《舞蹈团》(本书即为《舞蹈团》的第一部)和不朽的史诗小说《广阔的腹地:条条小路》,为他奠定了不可撼动的文坛地位。在1967年去世前,吉马良斯·罗萨又发表了几部短篇小说集,其中以《河的第三条岸》最为著名。

展开▼

后记

寻找河的第三条岸—— 译后记 我第一次读到《河的第 三条岸》,是在高中刷语 文高考题的时候。等到我 作为葡语专业学生遇见若 昂·吉马良斯·罗萨之时,才 惊觉这是重逢而非初遇。 《河的第三条岸》就是这 样一部作品,读过以后便 再也忘不了;哪怕似乎忘 记了,“记忆也会冷不防地 打个哆嗦,再度惊醒”。无 论在科学还是哲学领域,“ 三”都是一个充满魔力的数 字。一是静止,二是平衡 ,三则是混沌与无限,再 加上“河”与“岸”这一对常常 触发思辨的隐喻,这篇小 说注定成为一个悬而未决 的谜题,永远潜藏在读者 心底。“第三条岸情结”更是 突破了语言、国度和时代 的限制,对中国当代写作 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能写出《河的第三条岸 》的人必不可能只写出了 《河的第三条岸》。可奇 怪的是,该篇的广泛传播 却从未将作家罗萨之名真 正送入中国读者的视野。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文 世界难以再寻找到罗萨其 他作品的踪迹——诗人胡 续冬将这一反常现象称为“ 孤译”,更首次将罗萨的六 篇短篇小说从葡语译成中 文。但罗萨的整体性译介 依然迟迟未到。 罗萨完全当得起“巴西最 重要的当代作家”之称。他 是“文学爆炸”见证之书《我 们的作家》中唯一列席的 巴西作家,诺贝尔文学奖 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不无惋惜地评价其“本应获 得诺奖”。挪威书会曾公布 由五十四国一百位著名作 家选出的“史上最佳百部文 学经典”,巴西唯一上榜的 便是罗萨的长篇代表作《 广阔的腹地:条条水廊》 (Grande Sertao: Veredas )。巴西现代史学奠基之 作《巴西之根》的作者塞 尔吉奥·布阿尔克·德·奥兰 达曾说:“我不敢贸然进行 比较,因此我不会说罗萨 的作品是巴西文学史上最 伟大的。但我要说的是, 在巴西作家中,至今没有 其他任何人的作品能像他 的创作那样,给我如此强 烈的感受——那绝对是天 才的造物。” 然而,“明珠蒙尘”的憾 事并非仅仅发生在中国。 作为同语言市场的葡萄牙 ,竟然直到六十多年后才 出版《广阔的腹地:条条 水廊》。美国译者和编辑 倒是在20世纪60年代就率 先着手引进罗萨的一系列 作品,但或许因为翻译的 缘故,市场始终反响平平 。“文学爆炸”热潮过后,美 国近三十年再未出版过罗 萨作品的新译本。 即便在同时代的同胞和 同行之间,罗萨那如“挑衅 性原创艺术”的语言也经常 引发两极化的评价。以作 家巴尔博萨·利马为代表的 相当一部分读者都认为, 罗萨的创作“不过是对乔伊 斯《尤利西斯》的拙劣模 仿,自然难逃一切仿作的 通病”。诗人费雷拉·古拉尔 和小说家佩尔米尼奥·阿福 斯福拉翻了几十页书便再 也读不下去。而另一方面 ,同为巴西国宝级作家的 若热·亚马多曾直言:“巴西 的语言在罗萨之前是一门 ,在他之后是另一门。”拓 展了葡语书写可能性的著 名女作家克拉丽丝·李斯佩 克朵同样不吝赞美:“他创 造力的疆域令我无从揣度 ,我竟觉得痛了。他那连 语调都臻于完美的语言, 直抵我们灵魂深处的隐秘 。他不仅创造了语言,更 发现了真理,或者说,创 造了真理。”巴西现代最伟 大的诗人卡洛斯·德鲁蒙德· 德·安德拉德在罗萨逝世三 天后发表悼亡诗,将罗萨 的腹地宇宙誉为“平庸语言 的流放地”。 对于批评和争论,罗萨 早已见惯不惊:“许多批评 家对我发起攻击,却全然 不解我的创作。他们给我 扣上各类罪名,指责我风 格浮夸、沉溺虚幻。与这 些以文字暴露自身无能之 人对话实无可能,因为我 与他们之间缺乏对话的基 本前提:相互尊重。” …… 至于对原文口头性的再 现,必须承认,我还没有 找到十全十美的方法。毕 竟并不存在一个可以直接 提供口语音考的“中国版腹 地”,我也造不出一门经得 起推敲的方言。本书译文 以相对较为通行的北方口 音打底,再以各地易懂的 方言词语点缀,譬如“晓得 、颓圮、梆硬、乖乖咧”等 ,旨在让所有地区的读者 都能至少获得些微陌生感 。其实,这一翻译策略同 样承袭自罗萨的写作方式 ,即突破地域、时代等局 限,采撷任何语言中的美 好元素。“我要饮遍每一条 河流!”(《广阔的腹地: 条条水廊》的讲述者如是 说道。 而最美妙的,莫过于两 个世界的真理有时会不谋 而合,不用我出力,译文 便由此自然生长。与葡语 同源的语言固然可以在翻 译时“近水楼台先得月”,却 也容易滋长译者的惰性。 而在使用与葡语相距甚远 的中文进行翻译时,往往 可能更加接近罗萨所追求 的“巴别塔之前的语言”,譬 如量词、语气词、流水句 、流动的词性、单复数的 模糊性、简易的造词机制 等。“或许以后我会想用象 形文字进行书写。”罗萨这 样说过。我总是禁不住遐 想,若罗萨能再活久一些 ,再多学些中文,又会玩 出何等令人瞠目结舌的语 言杂技呢?我也会忍不住 幻想,若可以为交稿加上 一万年的期限,时间任凭 我沉醉于罗萨宇宙而不必 抽离,作为译者的我又能 重写出什么样的罗萨呢? 感谢所有让本书得以诞

展开▼

相关图书

荐购本书

推荐等级: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修改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我想读这本书

确定 取消

分类:创建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个人笔记:我要写笔记

确定 取消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