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
责编:郎琪杰
译者:吴华
ISBN:9787505759763
单价:55.0
出版年月:2024-12-01 00:00:00.0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币制:CNY
图书分类:文学艺术
分类号: I712.45
语种:CHI
页数:21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评分:0.0
(本馆/总:0/0人荐购)
自序
小说
血孩子
黄昏、清晨、夜晚
近亲
语音
交叉点
恩典
马大书
杂文
积极的执念
写作狂潮
《血孩子》是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的科幻杰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主题引人入胜。这本书将科幻与现实交织,讲述了一个跨越种族、阶级和时空的复杂故事。巴特勒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性的多面,在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中探讨权力、压迫与解放。这部作品不仅是对未来的思考,也是对当下的深刻反思,能带你走进一个扣人心弦的文学之旅,让你在阅读中不断思考与感悟,是不可错过的科幻经典。
这里有操控一切、受欲望支配的女性,还有为爱付出身体、甘愿沦为他者的男性。 性别颠倒、末日瘟疫、异族入侵、信息素控制……诸多思想实验般的科幻设定,借由翻转变形,倒映出被边缘化人群的真实处境。 当人类失去对身体的掌控,当被视作文明象征的语言系统彻底崩塌,是重拾掌控,还是摒弃自我中心,接纳更高级的智慧生命。通过目睹灾难、恐惧、压迫、不公,不被看到的角落得以被照见,不同的生存道路得以被探寻。
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科幻界颇负盛名的非裔美籍女作家,1947年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由寡母抚养长大。出版了《语音》《血孩子》《傍晚、清晨、黑夜》“莉莉丝的孩子”三部曲、《播种者寓言》《天赋寓言》《羽翼未丰》等作品,为她获得了包括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以及美国笔会的文学写作终身成就奖在内的多项大奖。她在1995年成为第一位以科幻小说获颁麦克阿瑟天才奖的作家。2010年入选“科幻名人堂”。2006年,巴特勒因中风摔倒,后去世,享年58岁。
说真的,我不喜欢写短 篇小说。努力尝试它着实让 我体验了许多挫折与绝望的 时刻,多得远超所望。 然而,写短篇小说也有 诱人的地方。看起来挺简单 。先是有了灵感,然后写上 十页、二十页、三十页,完 整的故事就出来了。 嗯,或许吧。 我最开始写成的那么多 页,根本就不能算是短篇小 说。它们只是长篇小说的片 段———写不下去的、没写 完的,或是还没落笔的作品 大纲,抑或是孤立的碎片, 诸如此类。 不能独立成篇,而且写 得很烂。 大学时的写作老师对这 些东西的评价客客气气、不 温不火,也对我毫无用处。 他们对我不断创作的科幻小 说和幻想小说没什么帮助。 其实,他们对任何堪称科幻 小说的东西都评价不高。 编辑们经常拒绝我短篇 小说的投稿,只奉上熟悉的 、无署名的印刷退稿单了事 。当然,这是作家的必经之 路。我明白,但并没有因此 就好受些。至于短篇小说, 我曾干脆放弃———就像别 人戒烟似的,一次又一次。 我放不下那些灵感,也无法 把它们写成短篇小说。漫长 的挣扎之后,我把其中一些 写成了长篇小说。嗯,因为 它们本来就应该是长篇。 我本质上是个长篇小说 家。我感兴趣的主题往往很 宏大,探索它们需要更大的 空间和时间,短篇小说难以 涵盖。 不过,我偶尔能写出几 篇像样的短篇小说。这本小 说集中的七篇短篇小说都是 确确实实的短篇。我从未想 过要把它们扩展成长篇。然 而这本集子却诱惑我做些添 补———不是补得更长,而 是逐一探讨。我在每篇小说 后面都附上了简短的后记。 和故事梗概相比,我更喜欢 后记,因为在后记中可以自 由地讨论作品,不必担心破 坏读者的兴趣。挥洒这种自 由,令人愉悦。而在此之前 ,印出来的那些解读都是“ 巴特勒似乎在讲……”“巴特 勒想必认为……”“巴特勒明 确表示她觉得……”。 事实上,我觉得,人们 对我作品的反馈,和我为作 品的投入同样重要。但我仍 然很乐意谈谈我写作的初衷 ,以及它对我的意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