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一键检索,随时阅读,随时收藏 登录 注册
My JSP 'login_div.jsp' starting page
引导绑定成员馆

注册成功!

绑定图书馆后将获得以下功能

  • 1.向绑定的图书馆荐购图书
  • 2.查看图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 3.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并下载到移动端进行全文阅读
展开引导图▼

尚书--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ISBN:9787101114690

出版社:中华书局

图书分类:文化教育

分类号: K221.04

展开▼

扫码移动端阅读

目录

虞夏书
尧典
皋陶谟
禹贡
甘誓
商书
汤誓
盘庚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周书
牧誓
洪范
金縢
大诰
康诰
酒诰
梓材
召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奭
多方
立政
顾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展开▼

内容简介

顾迁译注的《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尧典》中记载的观象授时、四仲中星等可以说是世界最早期的天文学记载,其真实性得到现代天文学家的广泛肯定。《禹贡》一篇,乃鸿篇巨制,对我国的区域地理根据物产、土壤等作了详细划分,引起后世自然科学家的广泛探讨。《吕刑》篇主张不滥用刑罚、注意德教的“祥刑”思想深深启发影响着后代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洛诰》等篇记载周初营建洛邑之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得到了出土文物的印证。《洪范》一篇“统治大法”,详列“九畴”,备言天道人事,对后世君主影响深远。因为《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展开▼

前言

《尚书》是传统“五经”之一,记载了中国上古 的历史,其中很多篇章保留了原始的政治公文面貌, 可称信史。《尚书》源流非常悠久,传习过程历经劫 难,其版本、文字、简编次序等不同程度上都发生过 变化和错乱,成为唐以后学者素称难读的一部经典。 下面简单谈谈阅读《尚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 题。 一《尚书》的传习及其辨伪 《说文解字》说:“著于竹帛谓之书。”可见, 原来的“书”只是简册的代称,可以泛指所有书籍, 《尚书》应该在其中。《尚书》在先秦只称《书》, 到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才称作《尚书》 ,所谓“《尚书》独载尧以来”。东汉马融解释说: “上古有虞氏之书,故日《尚书》。”按照这样的说 法,“尚”就是“上”,《尚书》可理解为“上古的 史书”。 有学者认为司马迁笔下的《书》和《尚书》有区 别,前者多,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各种“《书》”;后 者少,经过了儒家学派孔子的删编,成为“独载尧以 来”的《尚书》。这是很有道理的。相传先秦时记载 上古历史的《书》有几千篇,孔子为了教学方便,就 删成百篇之数。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经 常引述《书》的内容。我们必须清楚,经过孔子修订 改造的《尚书》,很多地方明显带上了儒家思想的印 记。 春秋战国时代,《尚书》还在儒家弟子及后学手 上传习,尤其在儒学兴盛的齐鲁之地,仍然不绝如缕 ,只是可能已经有所散佚。到了秦朝,焚书坑儒的政 治运动破坏了儒家经典的正常传习,“六艺”因此有 所缺失,《尚书》更是遭到严重焚弃。当时有个讲《 尚书》的老博士,叫伏生,他在大乱中将《尚书》藏 在墙壁中,才保存下来。汉初,伏生只找回二十八篇 ,丢了很多。汉文帝昭告天下,广求能治《尚书》的 人才,那时伏生已经九十多岁了,没有能力出门,文 帝就派晁错去学。后来,又将伏生那二十八篇《尚书 》用隶书录下来,这就成了孔子之后第一个有实际篇 数和大体内容的《尚书》传本。因为用汉代通行文字 书写,因此叫做《今文尚书》。 伏生系的《尚书》经数代传授,形成三个分支, 所谓欧阳(高)、大夏侯(胜)、小夏侯(建)三家,宣帝 时并列于官学,各成门户。三家之学一直盛行于两汉 。可惜到了西晋永嘉之乱,王室败亡,图书遭到严重 亡佚,三家《尚书》全部丧失掉了,民间也没有传习 的,最终竟然失传。这就是伏生系的《今文尚书》的 始末。 与“今文”相对,尚有“古文”。汉武帝末年, 鲁共王为了扩大宫室,拆除孔子住宅,没想到在宅壁 中发现了一部《尚书》,因为是用秦汉以前的古文字 书写的,所以称为《古文尚书》。这部《尚书》被孔 子第十一世孙汉博士孔安国得到了,他将古文字改写 成汉代通行的隶书,所以被称作“隶古定”本。孔本 与伏生本之差异就是后世盛称的《尚书》今古文之分 的起因。蒋善国先生《尚书综述》说:“今文名称大 约在魏晋以后才出现。起先伏生《尚书》径称为《尚 书》。实际上两者主体部分还是相同的。由于没有立 官,《古文尚书》只能习于民间,影响较小。两个都 是今文,区别在于一个是秦朝传下来的今文,一个是 汉代由古文改过来的今文。司马迁曾从孔安国学习过 《古文尚书》,他在《史记》中关于《尚书》的记载 是今古文并用。”这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两个本子 的性质。孔本《古文尚书》实际上比伏生系《今文尚 书》多出十六篇,孔安国没有解说,东汉时马融、郑 玄也只是注释与今文本相应的二十多篇,其余各篇没 有解说,便亡佚了。马融、郑玄系的《古文尚书》在 东汉和南北朝一直有人传习。到了唐代,官修《五经 正义》指定要用东晋晚出的另一部《古文尚书》,孔 颖达完成的《尚书正义》成为国家考试的教材,马、 郑本因此遭到冷落,最后竟然也失传了。以上就是孔 安国系《古文尚书》的始末。 现在需要谈到孔颖达《尚书正义》的底本,也就 是刚提到的所谓“东晋晚出的另一部《古文尚书》” 的情况。东晋元帝(317—322)时,豫章内史梅赜向元 帝献上了一部《孔传古文尚书》(“传”就是注解), 说是魏末晋初的学者郑冲传下来的。这部《古文尚书 》号称就是当年孔安国得自孔壁后加以整理注解的那 个本子。这部书经文共计五十八篇,其中三十四篇的 名称和当时流行的郑玄注本相同,除了《舜典》以外 ,其他都有注释,书前还有一篇孔安国的《序》,说 明他得书和作传的情况。这篇序收在梁萧统所编《昭 明文选》中。梅赜献的这部“古文”,在梁朝开始流 行起来,北朝大儒刘炫、刘焯为之作了详备的《义疏 》,其后,陆德明作《经典释文》,《尚书》也是以 此书为底本。唐太宗初年,命大儒颜师古校正五经文 字,《尚书》依的也是这个本子。稍后,孔颖达作《 五经正义》,又以此书为工作底本,采集二刘的义疏 加以发挥,终于成了终唐之世无异辞的定本。从此, 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树立了正统地位,压倒了郑 玄的《古文尚书》注本,成为《尚书》的唯一传本。 玄宗时,又命卫包将这部《古文尚书》中很多

展开▼

加入书架:修改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我想读这本书

确定 取消

分类:创建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个人笔记:我要写笔记

确定 取消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