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一键检索,随时阅读,随时收藏 登录 注册
My JSP 'login_div.jsp' starting page
引导绑定成员馆

注册成功!

绑定图书馆后将获得以下功能

  • 1.向绑定的图书馆荐购图书
  • 2.查看图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 3.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并下载到移动端进行全文阅读
展开引导图▼

雨鼓

作者:(阿尔巴尼亚)伊斯梅尔·卡达莱
责编:诸婧琦
译者:黄荭

ISBN:9787533958800

单价:56.0

出版年月:2021-01-01 00:00:00.0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币制:CNY

图书分类:文学艺术

分类号: I541.45

语种:中文

页数:31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读者对象:小说爱好者

丛书:伊斯梅尔·卡达莱作品系列

展开▼

评分:0.0

(本馆/总:0/0人荐购)

目录

奥斯曼帝国的幽灵(中译本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末章

展开▼

导语

《雨鼓》是伊斯梅尔·卡达莱的长篇小说作品。他的作品“其诗意的散文和叙事的灵巧,堪称炉火纯青”。全书胜在考据详实,虽说故事皆为虚构,却不见一般史诗中那大写和虚化的英雄们,倒像是被战争碾过遍体鳞伤的老兵的几卷回忆。

展开▼

内容简介

15世纪,奥斯曼帝国出兵围攻阿尔巴尼亚的城堡,帕夏率领千军万马驻扎城脚,千奇百怪的攻城方式轮番上演,百转千回的军委会派系斗争层出不穷。第一次踏上战场的士兵手忙脚乱地冲锋陷阵,预示着下雨的雨鼓声犹如上帝的怒吼……

展开▼

作者简介

伊斯梅尔·卡达莱(Isnlail Kadare),1936年,卡达莱出生于阿尔巴尼亚南部山城吉诺卡斯特。 1954年,他以诗集《青春的热忱》初登文坛,随后转向小说创作,其代表作包括《金字塔》《雨鼓》《亡军的将领》《破碎的四月》《梦幻宫殿》等。 二战之后,卡达莱进入地拉那大学攻读历史与哲学,并熟练掌握了俄语和德语,自此成长为能用三国语言创作的“世界艺术家”。1970年,他凭借法语版小说《亡军的将领》在法国名声大振,后来的《冬末的音乐会》更是被法国《读书》杂志评选为当年的“法国最佳小说”。 如今,卡达莱的作品已在四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出版,评论家称赞他的作品“其诗意的散文和叙事的灵巧,堪称炉火纯青”。他所斩获的知名国际文学奖项不计其数,其中包括2005年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2009年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2015年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学奖、2019年朴景利文学奖以及2020年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

展开▼

前言

奥斯曼帝国的幽灵(中 译本序) 有一句法国谚语:“猫喜 欢吃鱼却不想弄湿爪子。” 收到《雨鼓》这部小说的 时候,这应该也是我的心 情。书是好书,但真的要 动手去译却不是件容易的 事情。 书的作者是2005年首届 布克国际文学奖得主伊斯 梅尔·卡达莱。1936年出生 在阿尔巴尼亚南部山城吉 诺卡斯特的他1990年才移 居法国,所以1969年底出 版的《雨鼓》是他用母语 创作的。小说编了一个如 假包换的15世纪奥斯曼帝 国入侵阿尔巴尼亚城邦的 故事:苏丹的大军在图尔 桑帕夏的率领下远征阿尔 巴尼亚,兵临城下,一攻 一防,数月的对峙。我是 女人,不喜欢战争,也不 喜欢打仗的故事,阿尔巴 尼亚离我很远,奥斯曼帝 国对我而言就更陌生。卡 达莱复调的叙事天才吸引 了我,但在这个围城的故 事里,陷在等待和绝望之 中的是两军对垒的将士, 也是被各种查遍字典不见 的从土耳其语变身法语的 专有或普通词汇层层围困 的我。 冬天一过,当苏丹的使 者再次离去,我们终于明 白:战争在所难免。使者 千方百计对我们施压,想 让我们同意做苏丹的附庸 。他们先是花言巧语,许 诺让我们参与统治幅员辽 阔的帝国,随后又诬蔑我 们是法兰克人的走卒,换 言之,是投靠欧洲的叛徒 。最后,不出所料,他们 的把戏以威胁收场。 “你们以为你们的城池都 是铜墙铁壁,”他们对我们 说,“就算它们的确如此, 我们也会在你们周围筑起 另一层铜墙铁壁,那就是 饥饿和干渴。” 战争开始了:信仰基督 教的阿尔巴尼亚城邦守卫 军把家人送到山里去躲避 战乱。“跟他们掏心掏肺地 道完别后,我们回到了要 塞。在高高的塔楼上,我 们一直目送他们走到十字 高地,之后,又看到他们 出现在陡坡上,最后消失 在风峡口。之后,我们关 上重重的城门,整座堡垒 沉寂了,现在已经没有了 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们 把第二道城门也一一放下 ,缩在堡垒里,任由寂静 淹没我们。”一片孤城万仞 山,留下来的,都是铁了 心誓和要塞共存亡的死士 。城外,是新月旗和像大 章鱼一样伸展着触须把阿 尔巴尼亚人的要塞慢慢缠 住不放的苏丹大军一长溜 一长溜的白色营帐。力量 悬殊的较量,围城旷日持 久,强攻、炮轰、断水、 断粮、瘟疫、挖地道……阿 尔巴尼亚人以寡敌众,用 山民特殊的坚韧和彪悍挡 住了苏丹军队一次次猛烈 的进攻…… “我每次写一本书,都感 觉是在将匕首刺向专制。” 卡达莱如是说。的确,稍 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看得出 来,1969年的《雨鼓》是 借奥斯曼帝国的镰月弯刀 来暗喻苏联在布拉格之春 后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的20万华约成员国军队和 5000辆坦克。1968年初杜 布切克提出“带有人性面孔 的社会主义”让苏联老大哥 很不爽,政治民主化运动 显然是对苏联专制集权统 治的公然挑衅。就在苏联 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之后, 阿尔巴尼亚退出了在1961 年加入的华沙条约组织, 与苏联彻底决裂。就像作 者自己说的,对15世纪这 场战争的描绘不是一部历 史小说,而是一部反历史 的作品,它刺中的是20世 纪依然飘着血腥味的并不 那么遥远的现实。 问了几个人,拐了两个 弯,才找到牌坊一样的寺 门,进去了才知道是一个 清真寺。明洪武年间救建 ,后被焚毁,宣德五年 (1430年)郑和准备六下 西洋前奏请明宣宗重建, 弘治五年(1492年)重修 。我冷不丁想起手上正在 翻译的《雨鼓》,那个15 世纪奥斯曼帝国围攻阿尔 巴尼亚城邦的故事。在这 座东方同样充满记忆的石 头城里,忽然有一种被历 史包围的要窒息、要哭出 来的感觉。 寺里清幽,鲜有游人, 两个展厅冷冷清清,一边 展的是“伊斯兰教在中国的 传播与发展”,另一边是“伊 斯兰教在南京的传承与发 展”。一只猫在椅子上睡觉 ,晒着太阳。路边的银杏 树金黄金黄的,映着蓝天 格外纯净高远。院落里有 像“齐英萃”“蝴蝶厅”这样江 南文人喜欢的厅堂,也有 刻着“近主阶梯”“归原途径” 字样的石头拱门,应该也 是教人“向善”“迷途知返”的 意思吧。礼拜大殿、望月 楼、南北讲堂、碑亭……和 平时看到的建筑一样又不 一样,仿佛自己走错了地 方。 从寺里出来,再走到热 闹的街市,竟然有点隔世 的恍惚。我们在路边摊买 了几块热乎乎的下塘烧饼 ,和林岚会合后就去了“观 筑”。碰到黄梵和几个女诗 人已经坐在主人陈卫新的 楼上喝茶,于是大家一边 聊天,一边喝茶吃烧饼。“ 民国服饰资料展”也是一个 老照片展,没有时间细看 ,印象中照片上的人都是 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女 的温婉,男的儒雅,不管 是旗袍还是学生服,不管 是西装还是长衫。最难得 的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 代,照片上几乎所有人的 目光都安静祥和,仿佛不 知道灾难正在临近或已然 降临…… “在我眼里,卡达莱一直 是个分裂的形象,仿佛有 好几个卡达莱:生活在地 拉那的卡达莱;歌颂恩淮 尔·霍查的卡达莱;写出《 亡军的将领》的卡达莱; 发布政治避难声明的卡达 莱;定居巴黎的卡达莱; 获得曼布克国际文学奖的 卡

展开▼

相关图书

荐购本书

推荐等级: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修改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我想读这本书

确定 取消

分类:创建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个人笔记:我要写笔记

确定 取消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