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琪
责编:汤思怡
ISBN:9787532192717
单价:58.0
出版年月:2025-05-01 00:00:00.0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币制:CNY
图书分类:科学技术
分类号: Q98-49
语种:CHI
页数:23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评分:0.0
(本馆/总:0/0人荐购)
导言
认识自己
第一章 文化
一如鱼离开了熟悉的水域,对自身文化的发现与感受,往往在接触其他文化的时候才会发生。
第二章 婚姻
现代人的困境,很多时候在于把婚姻作为义务、责任的同时,又将它和自由、爱情联系在了一起,而在现实情境中,它
们的和谐共存并不容易。
第三章 礼物
“谁甘心就这样,彼此无挂也无牵。我们要互相亏欠,要不然凭何怀缅。”人和人之间,无非是你欠我,我欠你,有来有
往。
第四章 巫术
他们用巫术解释生活中的悲剧,再用神谕和魔法来平复自己的心情,当魔法完成的那一刻,他们告诉自己,这件事过去
了。而现代人,只能用眼泪或失眠,在内心慢慢消化情绪。
第五章 边界
逐渐地,边界的生成过程被人遗忘,让人以为这一切都是自然的,让人忘记他们以为是仇人的人,其实在不久之前还是
朋友。
第六章 象征
足球,包括各种现代社会中的体育运动,也是我们“讲给自己听的关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第七章 饮食
在北大食堂面食部的刀削面只需4元一碗的当年,我竟会花将近200元,在大不列颠的心脏吃了碗面!然而我确实那么做
了——我的胃,证明了我是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第八章 狂欢
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我们戴着面具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企业里做员工,在家里做父母和子女,在陌生人面前
保持友善的距离……
第九章 洁净
绝对洁净和绝对安全的地方是不可能存在的,绝对纯洁的环境是空谈与危险的。
第十章 人工智能
想象一下,一位传统人类学家忽然来到了今天的地球,看到那些走路都盯着手机不放的人类,他/她一定会感到很新奇,甚至会说:“我发现了人类的一个新品种!”
参考文献
鱼总是最后一个看见水吗?我们可以如何感知身处的水域?忙碌于现实生活的同时,能否又与它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本人类学的小书,在经典民族志、当代社会常景、个人田野工作及生活经历之间,不断铺设着供人往返的小径。遥远的异域未必难以理解,习以为常的认知随时面临质疑。本书自然是关于人类学的,文化、婚姻、礼物、巫术、边界、象征、饮食、狂欢、洁净、人工智能,无一不是经久不衰的人类学议题;但它褪去了学科意味,鲜见概念、理论、学术史,转而以信手拈来的故事、时机恰当的提问、朴素真诚的建议,发出人类学的邀请,提供发现与感知生活的不同视角。
刘琪,1983年生于四川成都,2001年进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就读本科,2010年获人类学博士学位。曾就职于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得到app“人类学二十讲”主理人。
认识自己 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 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里有 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认识 你自己。这是古希腊哲学家 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他认 为,当时的自然哲学家们过 多地追求探索外部世界,而 没有好好地理解自身。在苏 格拉底看来,真正的知识一 定是内在的,人最重要的任 务,不单是用感官探索自然 ,更是用心灵感受自身。只 有认识了心灵的内在原则, 才能接近、触摸自己的本质 和特性,过一种富有意义的 、充实的人生。 今天,距苏格拉底提出 这命题已经过去了几千年, 而认识自己的任务,无论是 人类社会还是个体,却远远 还没有完成。不仅没有完成 ,在我看来,似乎在很多时 候,我们还离这个目标越来 越遥远了。 身处于这个时代的人们 ,从出生起,最大的感受可 能就是一个字:忙。小时候 忙着学习,忙着考试;长大 了忙着工作,忙着赚钱糊口 ;结婚生子后,在打理工作 和家庭关系之外,还得忙着 养娃、“鸡娃”,让娃们重复 自己走过的道路,赶往一条 常规而拥挤的“正途”……忙 着忙着,一辈子就过去了, 回过头看看,好像从未认真 想过关于“自己”的问题。与 此同时,生活在一个信息爆 炸的社会,人们每天都在接 受海量的外部信息,短视频 等正占据着人们并不富裕的 闲暇时光。人们总感觉时间 不够用,学的东西不够多, 可转而又发现,即使学到再 多的东西,人脑似乎还是跟 不上飞速进化的人工智能( AI),跟不上社会变迁的节 奏。很多人开始感到焦虑、 无力,觉得自己难以把握现 在,更别说预期未来,于是 ,用消费麻木神经,迷醉地 享受当下,远离严肃的话题 。 但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并 没有降低。越是身陷多元复 杂的社会,我们反而越需要 认识自己,这样,才能更好 地安置自己的身心。 若作比较,整体上,我 们确实生活在一个不错的时 代。从基本生活条件来看, 物质充裕,医疗条件良好, 没有大规模的战乱,几乎不 用担心摧毁性的自然灾害带 来的饥荒等问题。从社会发 展程度来看,我们的社会比 起此前千百年也自由、包容 了很多:女性不再是婚姻中 的交易品,不用缠厚厚的裹 脚布;老弱病残基本能得到 照料,不会被完全排除出正 常的社会生活;各种亚文化 、小群体有自己坦荡的生存 空间,不至于被粗暴压制… … 然而,糟糕的地方无法 令人忽视。看似安定的生活 、多元的选择,并没有给我 们带来内心的安适和幸福。 离婚率上升,生育率下降,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成为 “不婚族”;“卷”、累、“躺” 成了常态,“打工人”找不到 工作和生活的意义,只能制 造各种段子自我调侃;AI经 常让我们怀疑自己,甚至有 些人认为,人类终将无法避 免被机器统治的命运…… 在几百万年的人类历史 和宇宙的洪流中,这个时代 不过是一个短暂的横截面。 我们恰好生活在此刻,享受 着它带来的便利,也承受着 它带来的痛苦。认识自己, 即使仍旧得在琐碎的日常中 忙碌,但至少从精神上,能 让我们有所跳脱,站在一些 不一样的视角重看世界和生 活;即使仍旧难以改变未来 ,但至少,我们能够知道, 自己正在经历些什么。 关于认识自己的方法, 古往今来,大致有两类。一 类是“内省”,即通过不断地 向内观看,实现对自我的了 解和认知。现代科学技术的 进步为这种内省提供了更多 条件:医学可以通过解剖人 体,了解骨骼的构造、血液 的流向、大脑的构成; …… 这也是这本小书的旨趣 所在:破除日常生活中习以 为常的认知,聊聊更大的世 界,深切地关心自己和身边 的人。 你会读到古往今来很多 社会中的故事,有些甚至可 能会引发让你不舒适的感受 ,你的感受当然是真实的, 但这些故事也是真实的,都 来自人类学家长期的、切身 的观察。你也会读到我自己 的一些经历,包括我在田野 调查时的所见所闻以及我个 人生活中的片段。从接触人 类学这门学科开始,我时常 会对这个世界生出陌生的感 受——把自己从生活中抽离 出来,带着他者的眼光回望 自己经历的一切。有时候, 朋友或学生会问我,人类学 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我想 ,人类学已经融入我的血液 ,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 一边得努力、投入地生活, 一边需要保持与生活的距离 和对它的反思——我始终相 信,这种距离,能让我们对 身边的很多事情,尤其是令 人困扰却难以抽身的那些, 抱有戏谑而清醒的态度。 在读到这些故事的时候 ,你会发现它们并非与自己 全然无关。我们会尝试找寻 日常现象背后的知识前提, 这至少能让我们在智识上共 同思考:为什么我的生活会 是现在这个样子?有什么是 我可以改变的?我应该改变 些什么? 当代著名人类学家英戈 尔德(Tim Ingold)曾写道 ,人类学带领我们意识到并 接纳他人的存在,学习他们 的生活经验,并且将这一段 经历带回到我们的想象图景 当中。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 这个水塘中的鱼,我们可能 无法离开这片水域,但至少 可以做一条逐渐发现水、重 新感知水的鱼,在往返的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