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一键检索,随时阅读,随时收藏 登录 注册
My JSP 'login_div.jsp' starting page
引导绑定成员馆

注册成功!

绑定图书馆后将获得以下功能

  • 1.向绑定的图书馆荐购图书
  • 2.查看图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 3.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并下载到移动端进行全文阅读
展开引导图▼

中国古代(精)

作者:(法)马伯乐
责编:田家珍//顾学云
译者:肖菁

ISBN:9787568283168

单价:128.0

出版年月:2020-06-01 00:00:00.0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币制:CNY

图书分类:文化教育

分类号: K22

语种:CHI

页数:65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读者对象:历史爱好者

展开▼

评分:3.0

(本馆/总:0/1人荐购)

目录

第一部 起源
第一章 华夏的原始面貌
第二章 历史的起源:殷朝
第三章 周王朝(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世纪)
第四章 西周的朝廷及行政制度:朝廷
第二部 社会及宗教生活
第一章 中国古代社会
第二章 古老的宗教:神话
第三章 神职人员、崇拜地点及崇拜仪式
第四章 年度宗教庆典
第五章 宗教感情
第三部 霸权时代
第一章 主要诸侯国的领土构成
第二章 齐国的霸权
第三章 晋国的霸权
第四章 晋吴联盟
第四部 战国时期
第一章 晋国的消亡
第二章 (公元前)5世纪末的中国
第三章 战国——纷争中的国家
第四章 秦国的胜利(公元前3世纪)
第五部 古代文学与哲学
第一章 文学的起源
第二章 孔子墨子玄学家
第三章 道家学派
第四章 带有道教色彩的学派
第五章 墨子学派及辩者
第六章 (公元前)4世纪和3世纪的儒家学派
第七章 历史小说及史籍
第八章 (公元前)4世纪及3世纪中国的新诗歌:屈原
第九章 科学的发展及外国的影响
参考书目
汉学家人名译注

展开▼

导语

该书出版于1927年,出版后就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陈训慈在《史学杂志》上对马伯乐的《古代中国》做的短评是国内较早的,突出了该书在社会研究和文化发展方面的特点,表明该书对于向国外推荐中国文化功不可没。贺昌群判定,马伯乐的《古代中国》“由上古而至秦之统一,融会贯通,极具新裁,较之夏德《中国上古史》之仅以帝王年代为次者,远胜多多”,雷海宗评定“加氏著作的价值不及马氏”。1944年,马伯乐在德国纳粹集中营病故,中国语言学家高明凯师从马伯乐攻读语言学,在马伯乐去世时,高名凯发短文纪念其导师:“学问渊博,于中国古史、语言、宗教、天文、哲学、术数无不精通,所著《古代中国》曾获儒莲奖”,1978年弗兰克?基尔曼根据1955年法文第二版,翻译出版《古代中国》英文版,再次引发了欧美汉学界对此书学术和利用价值的探讨。

展开▼

内容简介

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民族一直延续着、创造着五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古代中国史的奇才 ”的法国著名汉学家马伯乐,深入接触中国各阶层人士,了解他们的社会和习俗,严格使用当地人提供的信息资源,携带了旅行家在中国行走必备的参考书——中国地方志,以及欧洲特藏中被收入并被远东的出版物中已经发表的文物,撰写了这部经典巨著《古代中国》,作者综合运用语言学、文献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的方法,广泛采用神话、传说、金石、考古的材料,构建起秦以前的中华文明发展图景。

展开▼

作者简介

肖菁,199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后赴法国留学,就读于法国著名的ESSEC商学院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任职多家法国金融机构。工作之余,兴趣爱好包括旅行、阅读、翻译等,希望尽可能多地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历史人文及风土人情。译有《伯希和北京日记》。

展开▼

前言

尽管人们经常评说中国 古代历史,但却无法将它 上溯到太久远的时代,与 远古时期相关的文献的价 值也不高。我们只是对某 几个时期有些认识,而非 连贯的历史,在这中间又 间隔着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的时期。殷朝末期(约公 元前十二至十一世纪?) 中国的状况开始为我们所 知是得益于近期的考古发 现,它赋予了那个时代些 许生机;但这之后的几个 世纪,即历史上周朝到达 顶峰的时期,对我们来说 却是一片空白;直到(公 元前)九世纪末,(对历 史了解的)阴影才开始逐 渐减退;我们对从(公元 前)八世纪末开始的两个 半世纪,即722年到480年 期间的历史是比较了解的 ,这多亏了覆盖这一时期 的编年史;此后直到公元 前三世纪结束的这段时间 ,迷雾重又显现,只是没 有像远古时代那般浓重, 相关的文献甚少且内容无 法确定。欧洲、日本和中 国的汉学家们已开始努力 地梳理了相当一部分这段 时期的历史,但关键性的 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这 也就是说当我尝试用近期 主要的研究思路来写中国 远古历史时,我需要摒弃 很多假设,这些假设由于 长期的存在被视为既成的 事实,但同时我又不能用 大量的篇幅来讨论我这样 做的原因,因为这超出了 本书的范围;我只能在注 释里指出那些被我摒弃的 传统理论,并在其中几个 最重要的地方扼要地阐述 这些传统理论所引发的主 要反对意见。 读者会发现本书不同章 节中参考书目的数量和编 排有很大的不同。在纯粹 讲述历史的章节,参考书 目很少,这是因为我们只 有一个信息来源,因此无 需每时每刻提起这些出处 。相反,在涉及社会、宗 教和文学的章节就有必要 尽可能针对每一个事实给 出多样而又分散的文字出 处;同时应该至少简明地 阐述我们接受或排斥某些 本土传统文学的原因,考 量哪些作品是真实的原作 并给予这些作品一个日期 。 本书所涵盖的历史时期 的人名较难掌握。每个人 都有一个与其部族相关的 称谓,即“姓”,姓只与宗教 活动有关;有一个家庭的 称谓,即“氏”,氏可以是封 地或职位的名字或表示亲 族关系的级别;有一个属 于个人的名字,即“名”,名 是出生三个月后所起;还 有一个称谓叫“字”,字是男 子在成年礼时所选的名字 ;最后还有一个过世后的 谥号。帝王及王侯由他们 的谥号来指代,其他人则 用属于个人的名,有时名 后会跟一个括号,括号里 是此人的字。对于来自封 地或职位的“氏”,我采用直 译,在涉及封地的氏前加 上词缀“de”,在涉及职位 的氏前加入冠词“des”(中 世纪意大利家族的名字也 采用同样的写法)。由此 ,如果一个人名 为“盾”(Touen),他的家 庭拥有或曾经拥有封地“赵” (Tchao)并因此封地获得 了他们特有的名字,此人 就会被指代为“赵氏 盾”(Touen de[1] Tchao )。如果一人的 名“会”(Houei),他的家 庭曾担任过“士”(Che)的 职位并因此获得了属于其 家庭的氏,此人就被称作“ 士家的会”(Houei des Che )。这些与封地及职位等 相关联的氏在远古世界消 失后演变成了真正的姓氏 ,人们已经忘记了部族的 族姓,以至于上述人名以 现代的方式通常会被译为“ 赵盾”、“士会”—我认为这 种译法对远古时代来说是 不合适的,那个时代这些 称谓(指前文提到的姓、 氏、名、字、号 )有着尽 人皆知的特殊含义。[2] 本书没有特别的索引。 在这套中国历史丛书的最 后会有一个总体的索引。

展开▼

相关图书

荐购本书

推荐等级: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修改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我想读这本书

确定 取消

分类:创建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个人笔记:我要写笔记

确定 取消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