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一键检索,随时阅读,随时收藏 登录 注册
My JSP 'login_div.jsp' starting page
引导绑定成员馆

注册成功!

绑定图书馆后将获得以下功能

  • 1.向绑定的图书馆荐购图书
  • 2.查看图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 3.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并下载到移动端进行全文阅读
展开引导图▼

甲申风云(上中下)

作者:林奎成

ISBN:9787521200331

单价:135.0

出版年月:2019-04-01 00:00:00.0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币制:CNY

图书分类:文学艺术

分类号: I247.5

语种:CHI

页数:93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展开▼

评分:0.0

(本馆/总:0/0人荐购)

目录

《上》
1.大明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九日
京师上元
2.大明崇祯十七年正月十六日
庙堂请缨
3.大顺永昌元年正月十八日
戏取平阳
4.大顺永昌元年正月二十五日
蒲州分兵
5.大清顺治元年正月二十六日 大明崇祯十七年正月二十六日
九王摄政
遣师大典
6.大明崇祯十七年正月二十八日
布商枉死
7.大顺永昌元年二月初八日
疆臣尽节
8.大明崇祯十七年二月十二日
议撤宁远
9.大明崇祯十七年二月十三日
佞臣督师
10.大顺永昌元年二月二十三日
轻取真定
11.大明崇祯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
廷议南迁
12.大顺永昌元年三月初一日
血洗宁武
13.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初六日
下诏勤王
14.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初九日 大顺永昌元年三月初九日
永平奉诏
大同分兵
15.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二日
强项县令
16.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
督师降贼
17.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五日
天意难回
18.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六日
总督勤王
金陵春梦
19.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
兵火红颜
20.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 大顺永昌元年三月十八日
天崩地坼
《中》
21.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大顺永昌元年三月十九日
大内易主
田府得沅
三桂入关
22.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日
兵抵丰润
23.大顺永昌元年三月二十一日
胜国衣冠
24.大顺永昌元年三月二十二日
饷源之策
25.大顺永昌元年三月二十三日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
新朝授职
盘山凶讯
昌黎安民
26.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四日 大顺永昌元年三月二十四日
永平闻变
追赃助饷
27.大顺永昌元年三月二十五日
大内库藏
28.大顺永昌元年三月二十六日
吴襄传信
29.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七日
勒兵玉田
30.大顺永昌元年三月二十九日
遣使招降
31.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初一日
回师关门
32.大清顺治元年四月初四日
议取中原
33.大顺永昌元年四月初七曰
杀优索沅
34.大清顺治元年四月初九日
誓师伐明
35.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初十日
约兵剿贼
《下》
36.大顺永昌元年四月十三日
闯王东顾
37.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五日 大清顺治元年四月十五日
翁后之谋
38.大顺永昌元年四月十七日 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七日
绐贼缓师
总督南下
梦断秦淮
39.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十八日
关上绸缪
40.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九日 大顺永昌元年四月十九日
卫城誓师
挥兵山海
41.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 大顺永昌元年四月二十一日 大清顺治元年四月二十一日
石河初战
急驱关门
威远盟誓
42.大清顺治元年四月二十二日 大顺永昌元年四月二十二日 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
山海大战
43.大顺永昌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四日
永平和议
44.大清顺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大明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石河顿兵
45.大顺永昌元年四月二十九日
弃京西遁
46.大明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一日 大清顺治元年五月初一日
榆河之争
47.大清顺治元年五月初二日
九王进京
48.大顺永昌元年五月初三日 大明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三日
娥眉惊魂
49.大明崇祯十七年五月初四日
铁山访师
50.大明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五日
南国飘摇
后记
附录一 一次成功的辩伪
——《吴三桂与甲申之变》阅后意见
附录二 实事求是治史,雅俗共赏著文
——《吴三桂与甲申之变》阅读意见

展开▼

导语

这是历史学者林奎成根据对甲申年间的历史的多年研究成果写成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虽然以小说的形式写成,但是作者对这段历史多年的研究成果。既有很强的可读性,又有历史价值,同时也是学历史的典范。作者对这段历史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史学态度严肃,文学功力也不凡,通过对话展示出不同人物的个性,语言简洁准确,情节松紧有度。

展开▼

内容简介

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皇帝自缢,清军入关,仅仅42天之内,天崩地坼,江山易主。本书将大明、大顺、大清三方同时铺展开,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奴仆百姓,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托,细密而又生动地描写了其间种种故事和众生相,最终揭示出朝代更替的内在原因。作品结构宏大,情节曲折,描写细腻,语言典雅,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

展开▼

作者简介

林奎成,祖籍在山东烟台,生长在辽宁大连,工作在河南开封。毕业于日本国立广岛大学研究生院,东洋史专业,明清史专攻,获硕士学位。学术专著有《吴三桂与甲申之变》。

展开▼

前言

惊天大变局 ——《甲申风云》序 王立群 公元1644年,明、清、顺三大政治势力展 开了一场殊死大搏杀,而酿成了“甲申之变”。 这场历史大变局,直接导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 帝国制王朝——清王朝的诞生。 这场江山的鼎新革故,始自李自成逼死崇祯 帝,终于多尔衮大败李自成,其间,各种势力的 关系极其复杂。 为了反映这一惊天变局,作者积二十年之功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钩稽爬梳,辨伪驳误, 纠正了诸多传统的错误见解,以严谨的态度和精 详的考证,写出了近三十万字的学术著作《吴三 桂与甲申之变》(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9月 出版)。这本学术著作在四个重大问题上提出了 与传统观点迥然不同的新论: 一、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大顺军从甲申年(1644)三月十九13胜利 人京,到四月二十九日狼狈出京,仅有四十二天 。败亡之速,转换之快,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长期盛行于史学界的主流观点是:李自成的失败 是由大顺军进京之后急遽腐败所致。此外,大顺 军“对明朝官员刑杀过重”说、“追赃助饷丧失 人心”说、“满汉地主阶级联盟剿杀农民军”说 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作者列举史实,逐一辩驳。认为诸说的最大 错误是:简单问题复杂化。李自成的失败只是一 个单纯的军事问题。大顺军进京后,李自成昧于 大势,对关外清军实力、意图,一无所知,迟迟 未派重兵攻取山海关。而且,李自成对吴三桂的 认识完全错误,认为吴三桂一定不会降清,只能 降闯。完全无视深受忠君思想影响的明朝重臣, 联合清兵为崇祯帝复仇的巨大可能。事实上,多 尔衮利用明军复仇心切的心理,突出奇兵,大顺 军猝不及防,一战而溃,致使李自成速败。 二、吴三桂降闯 传统说法是,大顺军人京后,吴三桂畏惧李 自成势大,决定投降。在从山海关前往北京受降 途中,听说爱妾陈圆圆为大顺军主将刘宗敏所获 ,冲冠一怒,改变决策。这是甲申之变的一个重 大问题。 作者详细考察了吴三桂人关的行程,证明吴 三桂没有降闯的时间和行为,并以可靠史料证明 ,吴三桂降闯是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帝有意编 造的一个谎言,目的是搞臭吴三桂。 三、吴三桂与陈圆圆 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故事家喻户晓,大致是: 明崇祯十六年(1643)春,吴三桂奉命进京,在 皇戚田弘遇家宴上初识陈圆圆,惊为天人,遂用 千金购以为妾。但是,边关警报骤至,崇祯帝诏 命吴三桂迅速赴关外御敌。临行之前,吴三桂把 陈圆圆安置在其父吴襄京中的府第。第二年,大 顺军进京,大将刘宗敏劫持了陈圆圆,吴三桂一 怒为红颜而降清。 这个流传三百年的故事,广为人知,几成定 论。作者以四个章节的巨大篇幅,列举大量文献 资料,详加考证。结论是:崇祯十六年春至崇祯 十七年(1644)春,吴三桂一直镇守在关外的宁 远镇,根本没有进京的记录。其父吴襄也在关外 中后所(今辽宁省绥中县)待罪,京中根本没有 府第。这段时间,吴三桂没有和陈圆圆相识的时 间、条件和可能。所谓“田府家宴”及吴三桂千 金购买陈圆圆诸事,都是清人陆次云在三藩之乱 后,为谴责吴三桂,杜撰《圆圆传》的无稽之谈 。此说可谓语惊四座,但是,事实俱在,又令人 不得不折服。 四、谁是借清兵剿灭李自成的决策人 吴三桂引清兵人关,是三百多年来史学界的 定论,也为民间广泛接受,吴伟业《圆圆曲》“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名句,强化了这一故事的广 泛流播。 作者通过对明朝典章制度的考察,以确凿证 据,证明决定借清兵人关的不是吴三桂,而是吴 三桂的上司、时任蓟辽总督的王永吉。王永吉采 纳了当时宁远军监军同知童逵行的建议,决定借 助关外清兵力量,共同剿灭大顺军,为崇祯皇帝 复仇。吴三桂丧失民族大义,关键时刻执行了这 一重大决定,但他只是王永吉千古大误决策的执 行者。长期以来,王永吉被史学界忽略了。此前 的甲申史研究,从未有人把王永吉作为研究对象 ,作者在其《吴三桂与甲申之变》中,把王永吉 从浩如烟海、乱如棼丝的史料中打捞出来,还其 本来面目,正本清源,这是林奎成先生对“甲申 之变”研究的一大贡献。 在上述学术研究基础上,林奎成先生创作出 了这部近百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与以往摭拾民 间传说连缀成篇者不同,也与此前以现代人的生 活体验移植于古人的作品不同,这部小说,以其 生花妙笔,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甲申之 变的历史画卷,把我们带回到了三百多年前的社 会场景中去,让我们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当时人们 的真实生活。作品场面宏大,情节曲折,上自宫 廷官场的帝王将相,下至军伍市井的升斗小民, 涵盖了明清易代之际社会各个阶层的各色人物。 这部作品的最大看点是,小说的主要情节和绝大 部分细节、绝大部分人物,都是历史上实有其事 和实有其人的,借诸史料,可以覆按,从此意义 上说,这是一部纪实性的长篇历史小说。 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是两个不同的门类,林 奎成兼擅二者。这一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

展开▼

后记

看完这部小说,读者一定会有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你写的这段历史与我们此前所知道的不尽 相同,甚至差异极大?当今社会戏说历史和盲目 翻案之风盛行,莫非你也在开历史的玩笑或为某 历史人物鸣冤叫屈? 对于这样的问题,首先我要向读者说声抱歉 !由于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恕我不能在此为您 作答。我想说的是,与您的困惑恰恰相反,我在 这部小说里为您描述了一段严肃而真实的历史, 不是戏说,也没有替谁翻案,尊重历史,客观公 正,是我创作这部小说的基本原则。以往我们对 这段历史的认识有误区,也有错误,有些错误还 相当严重,且根深蒂固,影响巨大。而这一切, 我都在我的另一部学术著作《吴三桂与甲申之变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中作了详 尽的考辨和论证,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寻来一读。 好在虽然是学术著作,而我写的并不深奥难懂, 能读懂我的这部文学作品,就能读懂我的那本学 术著作。读了那本著作,您对这部小说的一切困 惑都将烟消云散。如果您暂时没有条件去读我的 那本学术著作,则不妨先看看本书所载的两个附 录,那是两位史学专家对我那本书的阅后评价, 读了这些评价,您即可对我的相关研究留下个大 概的印象。 接着我要谈两个方面的话题,一是与这部小 说有关而我在《吴三桂与甲申之变》中没有专门 讨论的几个问题;另一是这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 的余波——兹先谈其一。 李岩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历史上是否实有 其人?此前史学界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否定 者以顾诚先生和栾星先生为代表,肯定者以陈生 玺先生和王兴亚先生为代表。顾诚的文章有《李 岩质疑》和《再谈李岩问题》,分载于《历史研 究》1978年第5期和《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9 年第2期;栾星的文章有《李岩之谜》和《李岩 传说的余波》,收录在栾著文集《甲申史商》里 ,1997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陈生玺有专文《 李岩在北京史实新考》,收录在陈著文集《明清 易代史独见》中,1991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王兴亚有一本《志大才疏的李自成》,其中专门 谈到了李岩的问题,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 从时间上看,最先否定李岩其人的是顾诚( 1978年和1979年),继而陈生玺撰文反驳 (1991年),接着是栾星(1997年)。就深度 而言,栾星超过了顾诚,而二人都力持李岩为“ 乌有先生”说。陈生玺与王兴亚则都坚称李岩实 有其人。这场争论的最后声音是王兴亚发出的( 2008年),之后归于沉寂,至今未闻对王说的反 驳意见。 据王兴亚《志大才疏的李自成》介绍,最近 (2008年之前,具体不明)在河南省博爱县发现 了《李氏家谱》,《谱》载:李信,字岩,河南 怀庆府河内(今博爱)县唐村人。生于万历三十 四年(1606),崇祯年间县学的贡生。李信兄弟 四人,李信居末,三个兄长依次为李伦、李仲、 李俊。李信的三叔李春玉,字精白。李精白无子 ,以李信过继膝下而承续香火,故李精白与李信 为伦理上的父子关系。李精白在开封府杞县做粮 油生意,李信曾随侍其父,在杞县管理过生意上 的账目。李信的生父李春茂,是当地有名的拳师 ,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陈 奏庭交好,而且两家是姻亲。由于这个背景,李 信文武兼修,文则县学生员,俗称秀才;武则与 其兄李仲和陈奏庭时时磋练,共研太极,著有《 太极拳养生谱》。崇祯十三年(1640)冬李自成 由晋入豫,准备攻打洛阳。农民军有个河南怀庆 府河内县人叫李牟,奉李自成之命回乡招揽人才 。由李牟的“引诱”,李信与其胞兄李仲,还有 另外一李,叫李友,同乡共九人参加了农民军( 见王著《志大才疏的李自成》第45页)。 王兴亚先生的介绍如果属实,则李岩的问题 已经解决。但王兴亚著书行文,论据多不注明出 处,所以《李氏家谱》的真实性还有待证实。综 合四家之言,我个人的看法是,李岩确有其人, 但不像历来传说的那么重要,可能是农民军中一 个比较温和的中、高级将领,清初的几部野史小 说把他的作用夸大了。学术是天下公器,我认为 王兴亚先生应该把《李氏家谱》公示出来,这样 李岩的问题才能彻底解决,并且让人心服口服。 由于以上原因,我在这部小说里把李岩定位 为大顺军的“制将军”兼“谋士”的角色,出场 不多,只在关键时刻让他露了露面,比较符合他 “文武兼修”而又不是最高决策层成员的身份。 吴三桂的籍贯,据《清史稿》本传为“江南 高邮人,籍辽东”。此说采自《明季北略》卷二 十《吴三桂请兵始末》:“吴三桂,字长白,高 邮人。”我以为《清史稿》误采孤证,殊不可信 ,没有任何文献资料能够支持这个说法。按:《 明季北略》记事舛误甚多,我在《吴三桂与甲申 之变》中已有说明,此不赘述。 天下吴姓,以周初的泰伯为创姓始祖。泰伯 之后,数传而至寿梦。寿梦诞育四子,季札最小 ,封于延陵,时称“延陵季子”。延陵地当今江 苏常州、江阴、丹阳一带。凡延陵季子这一支的 后世子孙均以“延陵”为郡望、以“延

展开▼

相关图书

荐购本书

推荐等级: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修改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我想读这本书

确定 取消

分类:创建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个人笔记:我要写笔记

确定 取消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