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一键检索,随时阅读,随时收藏 登录 注册
My JSP 'login_div.jsp' starting page
引导绑定成员馆

注册成功!

绑定图书馆后将获得以下功能

  • 1.向绑定的图书馆荐购图书
  • 2.查看图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 3.借阅图书馆的电子书并下载到移动端进行全文阅读
展开引导图▼

春归库布其

作者:和谷//杨春风

ISBN:9787205095536

单价:46.0

出版年月:2019-03-01 00:00:00.0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币制:CNY

图书分类:文学艺术

分类号: I25

语种:CHI

页数:25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读者对象:本书适用于纪实文学爱好者

展开▼

评分:3.0

(本馆/总:0/1人荐购)

目录

第一章 弓弦
历史的烟云几曾漫卷库布其沙漠,
在自然与文化的基因中交错融合。
第二章 治沙
一代代农牧民依赖于生存的根脉,
在沙进人退的窘境中苦熬着日子。
第三章 头羊
杭锦淖尔一只领头羊从盐场起步,
寻觅碧草青青和开满鲜花的原野。
第四章 筑路
千军万马穿越沙漠腹地死亡之海,
修筑了一条通向外面世界的道路。
第五章 绿风
由黄河锁边林到人进沙退的壮举,
连绵的绿色屏障为大漠披上衣裳。
第六章 沙缘
一棵野生甘草长出了沙漠经济学,
孵化出洁能环保产业的广阔前景。
第七章 深耕
海市蜃楼呈现出七星湖边的风景,
科技创新培育了绿色经济沙产业。
第八章 同富
放骆驼种地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
十万百姓在春风化雨中脱贫致富。
第九章 样本
在实践中形成的库布其治沙经验,
走向北方西部修复荒漠化显成效。
第十章 守望
库布其生态治理模式走进了非洲,
为了人类命运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结语

展开▼

导语

天谙其道,欲兴中华,留下一个“几”字形大拐弯的河套地带让它发育成长。可又有天地不仁,曾留下库布其的荒凉挫磨着这个古老民族的壁忍心性。黄河如弓,大漠如弦。造物主所赐予的库布其沙漠的版图,如一支巨大的绿色琴弦,由一代代库布其的大漠之子深情触摸,在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庄重而温情的臂弯里,谱写了一首足以撼天地泣鬼神的生态革命之曲。这深情而悠扬的曲调,让万物生灵倾听,也裹挟着库布其的泥沙,呈现了一份“中国精神”,谱写了—份“中国方案”,并将成就一部瑰丽的治沙史诗。

展开▼

内容简介

《中国库布其》是一部呈现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的纪实之作。以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得主王文彪的人生命运为契机,全景式叙写了黄河河套弓弦之地蒙汉文化融合时空中变沙害为沙利的艰辛历程和丰饶成果,形象地解读了以政府政策性支持、民企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及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性改善的机制样本如何走向国内外的秘笈,为开拓人类生存空间、防治荒漠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修复提供了国际视野的智慧与经验。作品以宽博苍茫而细微如沙的叙述风格,融自然地理、生物科学认知与历史根脉、社会人文、现实及哲思于一体,是一部纪实与文学言意兼得的生态资源读本。

展开▼

作者简介

和谷,陕西铜川人,1952年生,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顾问,陕西省文联原副厅级巡视员。《市长张铁民》、《无忧树》等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报告文学奖、全国新时期散文奖、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华铁人文学奖、柳青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著有《和谷文集》14卷、《真书风骨柳公权传》、长篇小说《还乡》《谷雨》等60多郝,舞剧《白鹿原》《长恨歌》《孟姜女》编剧。作品收入教材和北京高考试卷,翻译为英文、法文。

展开▼

前言

“地球较20年前更绿了,中国和印度主导了这个星球 的绿化。” 2019年2月12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 了全球卫星图所显示的地球最新生态状况,提到中国和印 度的植树和农业活动对地球变绿贡献巨大,此事引起了全 球网友的热烈赞誉。 世界,应该感谢中国。 作为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经过70年的不断探索 和不懈奋斗,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 与治穷共赢的防治荒漠化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份可靠而 又可复制的生态修复样本。 在这份郁郁葱葱的“中国绿”样本里,有河北塞罕坝 机械林场的三代造林人,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让 贫瘠的沙地渐变为绿色林海的执着身影;有用了60多年时 间,把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的浩浩4.2万平方 公里的毛乌素沙地彻底变成了“毛乌素森林”的一代代治 沙人;还有一直跋涉奋战在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上的无数 个“大漠之子”,他们以中国人的非凡智慧,在绿化沙漠 的同时,也富裕了沙区的一方百姓。 在防治荒漠化的进程中,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现代化道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 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充满了浓浓的乡情,并在这片土地 上勾画着自己心中的优美图画。随着画卷的徐徐展开,世 界既看到了中国人的坚韧意志,又体会到了中国人的执着 与专精。全国各地的一代代治沙人,向世界奉献的不只是 绿色,更呈现出了防治荒漠化的“中国态度”和“中国样 本”。 这份样本弥足珍贵,因为全球正面临着荒漠化的威胁 。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数据显示,近20年来,全 球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仍然在持续扩张,每年因荒漠化而丧 失的土地高达5万—7万平方公里,那意味着此时此刻我们 度过的每一分钟,就有约11公顷的土地在荒漠化。如果说 这种计量单位让人不大好估量,那么也可将其换算为165亩 。每分钟!165亩!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不禁要问:不久的将来,人类 将安家何处? 纵观世界治沙史,会发现早在600多年前人类就已经开 始了尝试。先是德国于1316年开始了海岸沙地造林工作, 继而丹麦于1660年、匈牙利于1709年先后开启了海岸沙地 的造林工作。这些最初的勇敢尝试,延续了约略4个世纪, 却大多以失败告终。逆转荒漠化的难度,由此可以想见, 将荒漠化土地喻为“地球的癌症”,也属实情有可原。 可庆幸的是,人类也在屡屡的失败中取得了三项堪称 伟大的成绩:提出了治理流沙的理论——造林以恢复植被 ;创造了沙丘造林的特有方式——配置沙障;筛选出了对 沙地适应性强的树种——松树。这三项成果,迄今仍为各 国不同程度地应用着,库布其在治理沙漠的过程中,也仍 以沙障的配置作为造林的一个必须前提。 在接下来的若干年里,人类的治沙行动从未间断。 为了拯救我们的地球,世界各国政府与民众始终都在 不懈地努力。 时至20世纪,又有四个大国相继推出了人类有史以来 的四大世界级造林工程,即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 苏联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阿尔及利亚的“绿色 坝项目”、美国的“罗斯福工程”。其中,中国的“三北 ”防护林工程为四大造林工程之首。 浩大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奏响了中国生态革命的 序曲,并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使每一个生态脆弱的省份都 掀起了生态建设的热潮。这场从开始就再也未曾停止的绿 色风暴,迅速汇流为一首宏伟的交响乐,以其高昂而又自 信的曲调席卷了整个中国。 世界看到的“中国方案”,实际上是中国人奋战了半 个多世纪的硕果。 全球瞩目的“中国成就”,实际上是无数中华儿女用 血泪、用年华的智慧书写。 在这一代代相承永续的书写者当中,库布其沙漠的治 沙人堪称杰出的代表。 说到库布其沙漠,作为中国第七大沙漠,它的汉语译 名,学术界和地理测绘部门通常称之为库布齐沙漠。正像 很多国外著名人物与地名的汉译一样,不断涌现出新的译 法、新的称呼、新的用字。在近几年的媒体报道和国际推 广中,人们更为熟悉的是库布其沙漠,更易于搜寻到这样 的称谓和冠名。所以本书接续的故事,也准备遵从“库布 其沙漠”这个更流行的用法。 库布其沙漠紧紧依傍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 河,在中华大地上,这一沙一水亲密如唇齿,数千年来休 戚与共,又甘苦同尝。库布其沙漠还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漠 ,直线距离只有800公里左右。新旧世纪之交的北京的沙尘 暴,曾令所有库布其人羞愧难当,又心急如焚。也恰恰因 此,库布其的治沙人早早就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肩负着的 使命,那就是尽快给库布其披上一身油绿的霓裳,确保黄 河安澜,首都安康! 许多年里,库布其沙漠的治沙人谱写着的,实是一首 中华儿女谋求“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人文心曲,他 们当真唱响了,并且是在全球范围内。库布其人以自身的 成功实践郑重地向全世界证明:“地球的癌症”可治愈。 天谙其道,欲兴中华,留下一个“几”字形大拐弯的

展开▼

后记

“在我很小的时候,闻到邻居家炖鸡肉,馋得迈不开 腿,那时候我的梦想和希望,就是能痛痛快快吃上一顿肉 。1988年,我28岁,去库布其沙漠深处的盐场上任,我的 梦想是让父亲母亲、让我们盐场的员工,任何时候想吃肉 就能吃上肉。盐场的产品堆积如山,无法及时运出,我的 梦想是在沙漠中修一条穿沙公路,同时也让沙漠里的农牧 民能够轻松地走出去。” 王文彪多次如此说。 最初,他们在盐场四周植树种草,沿穿沙公路种甘草 搞绿化,阻止沙漠对盐场和公路的侵蚀。接着建设242公里 黄河锁边林,飞播种草,拦挡沙漠蔓延的脚步,改变沙进 入退的局面。如果说,亿利人在库布其沙漠上的绿色追寻 始于30多年前的远见卓识,得益于各级政府的鼓励性政策 和农牧民的生存需求,那么到如今,亿利人把3000平方公 里的沙漠变成了绿洲,无疑为人类提供了可以复制的一种 生态治理模式。 盐海子边丝丝溜溜的绿风,勾起了王文彪蕴藏在内心 的情结。 他当初在杭锦旗政府办公室工作,端的是一个“铁饭 碗”。库布其沙漠的盐场要选一位年轻厂长,他坐不住了 ,自告奋勇要去做这个厂长。 母亲坚决反对,说:“好不容易跳出了沙窝子、穷坑 子,你又跑到沙漠干什么?” 就在那个夜里,王文彪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坐着一 列火车到了盐场,但回头一看,火车皮没有了,轨道也没 有了,就丢下火车头。 他把这个离奇的梦讲给母亲,母亲只是说:“梦是反 的。” 这一天,年过花甲的王文彪又从遥远的非洲,回到了 中国的鄂尔多斯,回到了库布其沙漠的杭锦旗独贵塔拉淖 尔,似乎是从空间的远旅回到了时间的始发点,从外在的 世界回到了自己的内心,回归童年的梦想。 大干世界,朗朗乾坤,如果从卫星上遥望这片沙漠, 它充其量是一只小小的蚂蚁,在沙坡上爬啊爬,几次滑了 下来,又继续往上爬,一定要登上沙梁的最高处,看看有 什么风景。一只小蚂蚁匆匆跋涉,身后留下曲曲折折的履 痕,似乎要把一块大石头拼命推向山顶,从来没有放弃过 。一只小蚂蚁对于地球而言,卑微而渺小至极,它却要做 一名维护和开拓人类生存空间的卫士。 他生长在沙漠里,老天赐予他的只是一片荒漠,不信 命的他却让沙漠变成了黄金。一个人,凭借智慧和双手, 带领乡亲们,创造了5000个亿的绿色财富,普天下能有几 人?一只领头羊,身后是洁白的羊群,越过重重沙漠,在 风霜雨雪中不倦地奔跑着,深情地咩咩呼唤着,碧绿的连 绵的草色就在天边。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把沙漠变成绿洲 ,王文彪的这个梦想,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时光不饶 人,毕竟老了,却也万里归来是少年。 他缓步走过少年时饿得背不动书包的那道沙梁,阳光 明媚,绿树成荫。沙子,曾经是岩石或泥土,现在却在他 粗大的指间水一样流淌。在时间的缝隙中,曾经痛楚而欢 乐的情景渐渐消失,流连过的空间的一隅却改变了容颜, 一点一滴的过往无处寻觅。作为个体的人,在自然规律面 前不可能常驻尘世,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他深深地吸吮了 一口清新的空气,仰天长叹。 人类正处在一个多元善变的时代,世界是一个地球村 ,假如有战争或生态灾难发生,每一个人都不能幸免。英 国作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写到 ,也许经过五千年历史进程考验,至今仍郁郁葱葱的中华 文明会是世界的福音。但是这个文明必须时时警惕,避免 回到他们曾经的轮回中去。 真正的精神力量,是你在荒凉的沙漠中突然发现的一 棵探出头的草尖,顶着晶莹的朝露,呼唤睡眠中的同类, 从而泊成一片青翠的绿地。你不是常常看见,那些都市地 面上柔弱的草芽顶翻了砖块,树根撬起了水泥板吗?这便 是生命的渴望。 回想当初,王文彪从家乡鄂尔多斯库布其出发,远去 非洲肯尼亚的内罗毕领取地球卫士奖的时候,年迈的母亲 关切地问儿子:“路远得很吧?” 儿子想了想说:“是,很远,也很近。” 2018年7月16日—2019年3月12日 于库布其—北京—沈阳—西安

展开▼

相关图书

荐购本书

推荐等级: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修改

确定 取消

加入书架:我想读这本书

确定 取消

分类:创建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分类:修改分类

确定 取消

个人笔记:我要写笔记

确定 取消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