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
ISBN:9787567528406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1-11
图书分类:文化教育
分类号: G791
序一 未来教育的形态
序二 大数据时代教育的新图景
1、薄暮
截然不同的教学形式
数据的非凡效果
大数据正在进入教育的方方面面
有别于“讲台上的贤能者”的传统教育
风投资金涌入教育领域
大数据服务于各行各业
大数据将为教育带来巨大变革
2、改变
令人愉快的双赢设计
小数据时代单向度的反馈
电子教科书的优势
会“回话”的电子教科书
教育机会均等的代价
缺乏个性化的教学改革
“一个尺寸适合一个人”
补习班:适应性学习软件的用武之地
大规模定制:创建个人的“播放列表”
理性对待概率预测
概率预测日渐精准
探寻“是什么”而非“为什么”
3、平台
数据分析:可汗学院的大脑
对数据的充分利用
学校、班级、课本和课程是重要的数据平台
教育系统太过保守
大数据使教育资源得以松绑
在线课程无法替代课堂教学
规模空前的数据资料收集平台
大学率先感受大数据的浪潮
亚马逊击败巴诺书店对教育的启示
大数据浪潮袭来,大中小学无一幸免
数据分析:女学生何以后来者居上
未来教育体系的特征
4、后果
正视大数据的黑暗面
永久的过去
过往的个人数据,能否成为主要评估依据?
最大隐患:无法遗忘的旧数据
无法驳斥的大数据预测
备受争议的教育分流
与大数据同行的一大风险
做好数据资料的管控
算法专家:一个新角色的诞生
谨慎使用个人数据
不要让过去完全决定我们的未来
5、破晓
什么原因让学生中止在线课程的学习?
绝非技术层面上的变革
大数据为学习带来三大改变
确立多重安全措施
大数据将从根本上改变教育
认识世界的新方式
淘汰过去的捷径
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
6、追问
大数据与学校教育系统的重塑
大数据关照下的数字鸿沟问题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教师与学校管理者
大数据与求变且渐变的学校教育模式
大数据的潜在威胁与可能的应对策略
大数据的背后其实是人的问题
资料来源
译者后记
肯尼思·库克耶(KennethCukier),《经济学人》(TheEconomist)数据编辑,是一位著名的大数据发展评论员。
未来教育的形态 与大数据同行的学习就是未来的教育,这既是书 名的意义,也是本书的主题。“大数据”一词反映了 人们愈益意识到我们大家留下的数字痕迹,就如“大 数据”关注数据本身一样。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 邓肯·沃兹(Duncan Watts)认为,有关人们行为和 喜好的丰沛数据正改变着社会科学,使社会科学从数 据最贫瘠的领域转变为数据最丰富的领域。在从商务 学到社会学再到文学这样一个又一个领域中,我们获 取和解释数据的能力得到迅速成长,同时也需要获得 新的工具。 与其他任何领域相比,这一点在教育领域或许显 得更为真实。多年以来,事实上是多个世纪以来,教 育领域的决策从来就是在缺乏任何数据的基础上作出 的。常识(common sense)一直成为正常的决策资源 ,即使在常识导致消极结果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而常 识其实只是习惯和一厢情愿的混合物罢了。 迈尔-舍恩伯格和库克耶写到塞巴斯蒂安·迪亚 兹(Sebástian Díaz)受数据驱动的关于学生矫正教 育(remedial education)的发现:要求学生修读 全部大学课程可能确实会导致他们辍学而不是毕业。 迪亚兹的这一发现与当前美国政策所鼓励之事并不一 致,而这种政策与现实之间的背离足以让教育家们欲 哭无泪。由此可见,如果仅通过常识来设计一种教育 体系,只不过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那就只会导致一 种情况——正如作者所指出的——我们当前的政策或 许正在浪费生命,而我们却还没有制定出可以取代它 们的有效政策。 弄明白哪些教学技术确实会产生作用,而哪些教 学技术不会产生作用,正是本书所探讨的一场革命。 与大数据同行的学习意味着两种迥异的学习过程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是在一个同样也在向他们学习 的体系中学习着课程。这一体系知道学生何时需要加 倍依赖于概念,知道何时需要继续往下学习,还知道 如何让学生在每一天中平衡“温故”和“知新”。这 些学生是在伴随着大数据而学习,因为在他们所身处 的系统之中,有关他们如何从事与他人和课程目标相 关之事的证据,可以在分秒之中产生,而不是需要一 个学期或学年才能出现。 但是,教育工作者们也在伴随着大数据而学习。 我们第一次有机会来检验假设,来比较方法,来了解 (而不只是猜测)什么是有效的和什么是无效的。反 馈循环(feedback loop)对于学生来说将是一种改 进,而对于教师来说则会是一种转型。 克里斯·阿吉瑞斯(Chris Argyris)是一位组 织理论专家,他介绍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大多数组 织采用被阿吉瑞斯称为“单回路学习”(single- loop learning)的模式,它们在学习中犯了错误之 后才会努力去纠正。例如,当一所学校进行的一次考 试或一堂课的难度过低或者过高时,学校就会确定问 题并在下一次加以克服。这就是单回路学习——犯了 错误,将其抓住并予以纠正,尔后继续前行。 “双回路学习”(double-loop learning)则 与之不同。一个践行双回路学习的组织会纠正自身的 错误,但它还会做许多更重要的事情,包括分析其犯 错的原因。双回路的学习需要分析组织本身在反馈回 路中所使用的大量数据。本书中诸多有趣的故事都是 关于双回路学习的,例如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运用学生如何学习的数据时,他不只是在设 计教学,而是在设计可汗学院本身。 迈尔-舍恩伯格和库克耶认识到了这一巨大的进 步。大多数组织习惯性地拒绝变革,而且并不认为这 种变革将是迅速的或是由精英们领导的。只有当创新 经常出现时,比如要改变人们过去受到不好的服务或 根本没有受到服务的状况,这种变革才会发生:人们 需要矫正教育,人们处在当前功能健全的机构之外, 当前的教育制度让所有年龄段的人感到失败。 迈尔-舍恩伯格和库克耶认为,这一变革最终将 波及各行各业。从生物学界到篮球界,最初都会有一 些员工在短期内抗拒数据驱动的分析,但在数据能够 影响结果的每一个领域,最终都会采纳数据驱动的决 策方法。教育机构同样如此,一开始只有少数机构愿 意接受,但最终会扩展到全部。 正如作者所说:“信息技术作为进步的基础是不 容置辩的,但当下面临的变革并不是技术层面上的。 ”当前的变革是组织变革。要作出应用数据的决定, 就不得不成为知道如何变革自身的那种组织,以便回 应新信息,回应经常与传统实践相冲突的新信息。 我们第一次要求自己拥有理解学生正在做什么的 能力。我们能够理解在最大规模情况下学生是如何学 习的,理解在任何给定的学年中数以百万计的各种数 据。我们能够理解在最小规模情况下学生是如何学习 的,理解每一个个体在10分钟的课程中是如何学习的 ,而不只是每一个个体是如何学习的。不同于旧有的 调查世界和样本,我们能够连接上述两类规模——大 数据是数以亿万计的小数据的汇集。 高等教育的未来依赖于本书巧妙而有力地论证的 特征:教学的个性化、把有效努力从无效努力中分离 出来的反馈循环,以及由大规模数据集的概率预测而 产生的设计或体系。决定着教育之未来的,是那些更 好地利用大数据来适应学习的组织。 [美]克莱·舍基(Clay Shirky) 美国纽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教授 被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 著有《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等畅销书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又一次“跨界”了,跨到了一 个 我并不擅长的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或与数据科学相关的 研 究领域,因为我自己还远未成为如迈尔一舍恩伯格教 授 所说的“数据脱盲者”(data literate)。但作为 一名国际 教育研究者,我提醒自己要时刻了解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 国际前沿态势,包括影响教育领域的外部因素如社会 经 济发展和信息通信技术等。 2008年,我因参与进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 展规划纲要》前期研究(担任“国际教育发展研究” 子 课题组组长)之需,主持翻译了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 织 (OECD)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于2008年出版的《大趋 势 形塑教育》(Trends Shaping Education)一书( 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旨在促使教育领域的政策 制 定者、管理者和实践者更多地思考该书所涉及的26个 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发展构成的影响。该书第六章涉 及 数字革命、万维网的广泛使用和走向Web2.0三种趋势 , 并提出它们分别对教育意味着什么的问题。这是我对 信 息通讯技术影响教育的最初的特别感受。 2013年,我先后发表了《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 教 育的启示》(《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第2l期,与张 燕 南合作)和《探索一个新的学习前沿:关于高中阶段 设 置M00Cs课程的战略思考》(《全球教育展望》2013 年 第11期,与沈祖芸合作)两篇论文。 今年4月,当我得知迈尔一舍恩伯格教授于3月出 版了《与大数据同行》的电子书(英文版)时,即与 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龚海燕副社长联系,希望出版社能 引 进出版。此后几经曲折,终于在10月初获得了作者首 肯,我和张燕南便立即着手翻译此书(我此前已经根 据 张燕南以往的学习经历而建议她以“如何消除(或缩 小) 教育数字鸿沟”为主题撰写其博士论文)。 值此书行将出版之际,我要首先感谢迈尔一舍恩 伯 格教授,感谢他最终对于出版的首肯,以及他对我们 访 谈的欣然接受——这次访谈的内容构成了本书第6辑 的 主要部分。作为此书出版的一个插曲,迈尔一舍恩伯 格 教授受邀参观访问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并在华东 师 范大学作了一场充满激情和睿智、展望学习与教育之 未 来的有关大数据的讲演。 我要感谢为本书撰写推荐序的美国纽约大学、上 海 纽约大学的克莱·舍基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 教 授。尽管克莱·舍基教授近期的教学和写作任务十分 繁 忙,但对我请他为本书作推荐序的请求慷慨应允。黎 加 厚教授为国内基础教育界最为知名的教育技术、信息 技 术领军人物之一,与我虽相识多年却见面甚少,但他 一收到我的邀约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来了非常专业的 推 荐序。 我要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期以来对我学术 研 究的支持,感谢出版社领导对引进出版本书所给予的 物 质支持和精神鼓励;尤其要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 京分社李永梅社长的亲力亲为,感谢策划编辑何佳憾 女 士在此书出版过程中给予的全程帮助,感谢审读编辑 王 悦女士不厌其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专业精神。他们 都 是幕后英雄!没有以上提及的各位的积极努力和辛勤 工 作,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版此书似乎是不可能的。 我要感谢我曾经的学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 部 的肖玉敏博士,她是我在遇到有关教育信息技术诸问 题 时首先要求教的一个人。她的博士论文探讨研究的正 是 校长的(信息)技术领导力,而且她长期致力于信息 技 术在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我还要感谢从未谋面且不知姓名的各位微信朋友 , 正是他们的积极参与投票,才使得我所提议的书名— — “与大数据同行”最终在五个候选书名中胜出。 撰写译后记的今天,恰逢感恩节,我感谢长期以 来 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所有人! 因受水平所限,本书译文中可能还会存在不当之 处,恳盼指正(邮箱zjzhao@gec.ecnu.edu.cn)。 赵中建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2014年11月27日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爱书得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110302号 馆员登录